[实用新型]车载、地面、矿井下用束管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56352.2 | 申请日: | 201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9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王理;王锋;张军杰;葛学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B60F1/00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李丛 |
地址: | 1131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地面 矿井 下用束管 应急 救援 指挥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束管监测与指挥系统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车载、地面、矿井下用束管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
背景技术:
申请日为2009.12.03,申请号为200920249489.0的一种车载、地面两用矿井束管监测系统,它由机动车、矿井束管监测系统构成,其特点是机动车底盘上固定有轨道,矿井束管监测系统箱体下固定轨道架由轨道轮轴固定轨道轮,在没有救援监测任务时车载束管监测系统中的束管监测系统可以作为地面束管监测系统使用,同时用于车载的机动车可以作为普通车辆之用,充分利用矿井束管监测系统及机动车,减少装备闲置浪费,并且束管监测控制柜设置在滑道上方便维修。
上述专利技术主要解决了在没有救援监测任务时车载束管监测系统中的束管监测系统可以作为地面束管监测系统使用,充分利用矿井束管监测系统及机动车,减少装备闲置浪费,同时用于车载的机动车可以作为普通车辆之用的问题。但是车载机动车上的轨道为两条,并为简易自用轨道,束管监测控制柜设置的轨道轮也为自用轨道轮。
在实际使用中发现以上专利技术存在以下问题。车载、地面两用矿井束管监测系统一般由矿务局矿山救护大队配有,也有矿山救护队直接配有,在某个矿山或矿井发生矿难时需要从不同拥有该系统的单位调用,并只能实现车载、地面两用。特别在车载之用时,需要较长的专用管缆,有的需要千米或数千米以上管缆,一方面专用管缆的费用很高,另一方面较长的专用管缆在需要铺设时工程量极大,效率低下,需要将该系统运输到井下才能解决该上述问题;在矿难发生后井下运输条件及该系统的防爆问题是否满足需求又成为难题,一般通过机械或人力运输,因为现有井下各矿山采用的轨道的轨距有所不同,一种为600mm,一种为900mm,特别由人力运输难度可想而知,但如能借助井下轨道可顺利解决该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在车载、地面使用矿井束管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矿井下也能方便使用矿井束管监测及指挥系统,提供一种车载、地面、矿井下用束管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载、地面、矿井下用束管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它由机动车及束管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外壳内的矿用信息传输系统、矿用隔爆本安电源、隔爆束管监测系统、矿用救灾通讯装置、束管抽气泵、设备工作台的束管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构成,其特点在于设有矿用信息传输系统接口、矿用隔爆本安电源接口、隔爆束管监测系统接口、矿用救灾通讯装置接口的束管应急救援指挥系统设置在带有可变换车轮距的车底架上,机动车内底板上设有两对轨道对、固定及起落销子前端固定孔、固定及起落销子后端固定孔及可快速折叠侧翻座椅。
其中:一种车载、地面、矿井下用束管应急救援指挥系统,还包括隔爆工业电视系统、隔爆工业电视系统接口。
其中:可变换车轮距的车底架由带轴承的支架与车轴连接,车轴与车轮通过车轮上带孔的车轮轴固定片与车轮轨距固定销孔用销子连接。
其中:带轴承的支架内侧车轴上设置防串位固定环。
其中:可变换车轮距的车底架前端的矿车连接碰头上带有螺丝扣的前端固定及起落销孔和带有螺丝扣的前端固定及起落销子,矿车底架后端的矿车连接碰头上带有螺丝扣的后端固定及起落销孔和带有螺丝扣的后端固定及起落销子。
其中:车轮与车轴接触部位为光滑面接触。
其中:车轮与车轴接触部位也可为螺丝扣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于束管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即实现了救灾时车载使用,无救灾任务时地面使用,同时车轮变轨距实现了在不同轨距的煤矿井下救灾使用,运移方便,节省了大量专用管缆,减少了铺设专用管缆工程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救灾争取了更宝贵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地面用状态原理图;
图2.本实用新型在900mm轨距矿井下用A-A剖面原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在600mm轨距矿井下用A-A剖面原理图;
图4.本实用新型车载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编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未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563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轴式叠料产品的改良型铜粒结构
- 下一篇:复合式天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