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蒸汽清蜡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55554.5 | 申请日: | 201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9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思南;张洪光;吴建君;周勇;董启超;刘贺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7/00 | 分类号: | E21B37/00;E21B3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唐维宁 |
地址: | 30028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蒸汽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井场清除结蜡、加热、清洗的蒸汽清蜡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干旱缺水地区石油井场作业的移动蒸汽清蜡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井场的移动蒸汽清蜡设备结构特点为:台上设备安装于车台上,并一起固定在载车底盘上,主要包括柴油发电机组、蒸发器、柱塞泵、电机、水箱、燃烧器、燃油箱、控制系统和管汇系统等,其中:水箱布置在车台后部,燃油箱安装在矩形水箱上方;蒸发器、燃烧器依次位于水箱的前方,控制柜悬挂于燃烧器上方。该移动蒸汽清蜡设备整体布局紧凑,同时也存在以下不足:1、矩形水箱容积较小,在干旱缺水地区(如新疆、青海等),水源地与井场距离较远,频繁蓄水给井场施工作业带来了很大不便;2、燃油箱直接安装在水箱上,并与移动特种蒸发器间距很小,设备工作过程中水箱和移动特种蒸发器的发热量直接传导至燃油箱,产生安全隐患,易发生安全事故;3、受空间局限,控制柜固定在蒸发器前端面的支架上,其热量直接影响控制面板及其控制柜元件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蒸汽清蜡设备存在的矩形水箱容积较小,燃油箱直接安装在水箱上易发生安全事故,控制柜元件使用寿命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蒸汽清蜡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移动蒸汽清蜡设备包括载车底盘、车台台面、燃烧器、蒸发器、水箱、电子水处理器、控制柜、柴油发电机组、燃油箱、电机、柱塞泵、管汇,水箱安装于车台台面的后端部,蒸发器位于水箱的前方,与蒸发器连接的燃烧器位于蒸发器的前端,电机、柱塞泵、管汇依次连接且位于水箱的左前方,与管汇相连的电子水处理器位于水箱的右前方,柴油发电机组位于车台台面的右前部,控制柜位于车台台面右侧电子处理器与柴油发电机组之间,燃油箱安装于燃烧器的前部。燃油箱安装固定在专用减震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扩大水箱容积,提高蓄水效率,方便干旱地区石油井场的施工作业;燃油箱、控制柜与蒸发器保持有效隔热距离,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延长了控制柜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蒸汽清蜡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载车底盘,2.车台台面,3.燃烧器,4.蒸发器,5.水箱,6.电子水处理器,7.控制柜,8.柴油发电机组,9.燃油箱,10.电机,11.柱塞泵,12.管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列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只要符合本专利的精神,都应该包括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移动蒸汽清蜡设备,包括载车底盘1、车台台面2、燃烧器3、蒸发器4、水箱5、电子水处理器6、控制柜7、柴油发电机组8、燃油箱9、电机10、柱塞泵11、管汇12,燃烧器3、蒸发器4、水箱5、电子水处理器6、控制柜7、柴油发电机组8、燃油箱9、电机10、柱塞泵11、管汇12等均安装在车台台面2上。水箱5安装于车台台面2的后端部,水箱5的宽度略小于车台台面2的宽度;蒸发器4位于水箱5的前方,与蒸发器4连接的燃烧器3位于蒸发器4的前端,电机10、柱塞泵11、管汇12依次连接且位于水箱5的左前方,与管汇12相连的电子水处理器6位于水箱5的右前方,柴油发电机组8位于车台台面2的右前部;控制柜7位于车台台面2右侧电子处理器6与柴油发电机组9之间;燃油箱9安装于燃烧器3的前部,燃油箱9固定安装在专用减震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移动蒸汽清蜡设备的蒸发器4为移动特种蒸发器,柱塞泵11为三缸陶瓷柱塞泵,电机10采用防爆电机。水箱5的横截面为椭圆形,采用不锈钢材质增强防锈性能,箱体内部安装有防浪隔板,上部设有入孔、注水口以及呼吸孔,前端有出水口和液位计,后端有放水阀门。燃油箱9、控制柜7分别布置在车台台面2的前部和右侧,与移动特种蒸发器保持有效隔热距离。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而非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够设计很多替代实施例而不脱离本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555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