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中低浓度浆体脱水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54674.3 | 申请日: | 2011-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3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 发明(设计)人: | 普光跃;潘春雷;胡国庆;张洪瑜;张贤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21/00 | 分类号: | B01D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张金熹 |
| 地址: | 6534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浓度 脱水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浆体的管道运输、浓度分离和脱水处理的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管道中低浓度浆体脱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铁精矿浆体的管道输送和铁精矿浆体的脱水处理过程中,浆体物料将在特定的浓度情况下输送,浓度变化不会过大,对管道输送或者浆体其它的处理工艺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但如果出现浆体的分批输送或分级输送时(即运输一端铁精矿浆体后再运输一段清水),就会有浆水结合的情况,这样一来,浆水结合部的浆体浓度就会大大降低,出现浆体较大的浓度降低不符合管道输送及脱水工艺的要求,对管道的安全输送带来较大的隐患,同时脱水处理也会因为浆体浓度的偏低而无法脱水。
这一部分浓度较低的浆体数量相对又不是太大,这种不符合工艺要求的低浓度浆体,现在一般都是直接排放到一个固定的事故池或工艺池当中,采用自然沉淀,然后将水抽干后,自然干燥后用汽车来运输的方法解决根本问题。同时因为浆体数量相对不是很大,如果要采用浓缩机浓缩的办法来调节浓度的话,投入成本就会很高,特别是在其管道输送的中间加压站,也难以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管道中低浓度浆体脱水处理装置,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矿浆管道运输中,出现少量的矿浆浓度过低时,不能符合管道输送和脱水工艺的要求,以及现有处理工艺成本过高。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管道中低浓度浆体脱水处理装置,包括低浓度矿浆进入管道(1)、浆体流动沉淀装置(4)、浆体搅拌槽(13)以及水池(14),所述浆体流动沉淀装置(4)的输入端与所述低浓度矿浆进入管道(1)连接,所述浆体流动沉淀装置(4)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浆体搅拌槽(13)和所述水池(14)连接,其中与所述浆体搅拌槽(13)连接的输出端位于所述浆体搅拌槽(13)的底部;所述浆体搅拌槽(13)输出端通过底流泵(11)与主运输管道连接;所述浆体流动沉淀装置(4)腔体的径向横切面积大于所述低浓度矿浆进入管道(1)的径向横切面积。
进一步,在所述底流泵(11)的输出端与所述浆体流动沉淀装置(4)之间还设有循环沉淀管道(3),在所述循环沉淀管道(3)上还设有底流泵第二出口阀门(9)。
进一步,所述底流泵(1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有底流泵入口阀门(12)和底流泵第一出口阀门(10),其中所述循环沉淀管道(3)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底流泵(11)与所述底流泵第一出口阀门(10)之间的管道上。
进一步,所述浆体流动沉淀装置(4)的一个输出端通过进入浆体搅拌槽管道(6)与所述浆体搅拌槽(13)连通,在所述进入浆体搅拌槽管道(6)上还设有进入搅拌槽调节阀门(5)。
进一步,所述浆体流动沉淀装置(4)的另一个输出端通过进入水池管道(8)与所述水池(14)连通,在所述进入水池管道(8)上设有进入水池调节阀门(7)。
该管道中低浓度浆体脱水处理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由于在进入浆体搅拌槽和水池的上端安装了一个横切面积比入口管道横切面积大可以使浆体流速大大降低的浆体流动沉淀装置,流入其中的低浓度浆体就能在浆体流动沉淀装置中进行部分沉淀和分层,然后通过调节阀门来完成不同浓度的水或浆体的分流,很好的解决了矿浆管道运输中浓度不达标的头浆或尾浆的处理。
(2)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较低浓度的浆体不能通过管道输送,而只能在事故池中自然风干后用汽车输送的问题,大大的节省了处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管道中低浓度浆体脱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低浓度矿浆进入管道;2—进入管道隔离阀;3—循环沉淀管道;4—浆体流动沉淀装置;5—进入搅拌槽调节阀门;6—进入浆体搅拌槽管道;7—进入水池调节阀门;8—进入水池管道;9—底流泵第二出口阀门;10—底流泵第一出口阀门;11—底流泵;12—底流泵入口阀门;13—浆体搅拌槽;14—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546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洗气装置
- 下一篇:高效节能闭式循环喷雾干燥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