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硬口管输液袋的口管改良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52340.2 | 申请日: | 2011-09-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3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慧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济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J1/14 | 分类号: | A61J1/14;A61J1/10 |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 33215 | 代理人: | 潘浙军 |
| 地址: | 31802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硬口管 输液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硬口管输液袋,特别是一种硬口管输液袋的口管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硬口管输液袋由口管和袋体两部分组成,两者各自分体加工,而后通过热塑封工艺进行密封连接。
在此,现有的口管结构如图1和2所示,其下部用于与袋体口部连接的部位为两对称设置的外凸弧形面11′、12′,两弧形面11′、12′的两侧交接部位形成角度比较大的钝头夹角边13′。
经实际使用发现,口管钝头夹角边13′结构设计存在很大的缺陷,在口管下部与袋体袋口的热塑封压制过程中,因钝头夹角边13′过大且过于光滑,不仅会给热塑封带来压制死角,同时在热塑封过程中袋体袋口受到的复位张力也比较大,致使口管钝头夹角边13′顶部与袋体口部之间密封不完全而出现漏液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硬口管输液袋的口管改良结构,其具有结构简便、与袋体袋口密封性完全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硬口管输液袋的口管改良结构,口管下部用于与袋体口部连接的部位为两对称设置的外凸弧形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弧形面在其两侧的交接部位形成夹角边,每个夹角边朝外侧延伸设置有薄片式边缘片。
上述每个边缘片与两侧外凸弧形面之间设置有减少夹角边夹角的内凹光滑过渡面。
本实用新型在夹角边外侧延伸设置有薄片式边缘片,该边缘片在口管、袋体袋口热塑封连接过程中直接熔化与袋体袋口用于连接的两侧边融为一体,从而可在根本上杜绝口管下部与袋体袋口连接不完全的问题,保证两者连接的密封性。
此外,为克服夹角边因夹角过大而存在压制死角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夹角边边缘片与两侧外凸弧形面之间设置有内凹的光滑过渡面,以此来达到平缓夹角边角度的目的,为热塑封连接加工提供方便。
附图说明
图1、现有口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现有口管的仰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和4所示,一种硬口管输液袋的口管改良结构,口管下部用于与袋体口部连接的部位为两对称设置的外凸弧形面11、12,两弧形面11、12在其两侧的交接部位各形成一夹角边13,每个夹角边13朝外侧延伸设置有薄片式边缘14。
以上夹角边外侧延伸设置的薄片式边缘14,在口管、袋体袋口热塑封连接过程中直接熔化而与袋体袋口用于连接的两侧边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口管和袋体袋口的有效密封,在根本上杜绝两者连接不完全的问题,保证口管与袋体连接的密封性。
此外,为克服夹角边14因夹角过大而存在压制死角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夹角边边缘14与两侧外凸弧形面11、12之间设置有内凹光滑过渡面15,以此来达到平缓夹角边14角度的目的,为热塑封连接加工提供方便。
综上,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产品存在的缺陷,设计了一种硬口管输液袋的口管改良结构,其具有结构简便、与袋体袋口密封性完全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济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济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523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