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二次关断保护能力的低边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51359.5 | 申请日: | 2011-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9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方;李西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天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H02H3/08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王瑞丽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二次 保护 能力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控制器技术领域,主要应用于小功率负载的低边驱动电路中,涉及运放、反馈、检测等电路原理,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二次关断保护能力的低边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在确保产品功能及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是汽车BCM开发的关键所在。车身控制器(BCM)要求所有输出都应具有过流、短路保护能力。目前,驱动小功率负载(如PCB板外继电器线包、各种指示灯等)多采用智能功率驱动芯片,这些功率驱动芯片基本都是进口器件,价格昂贵且采购周期长,无法满足批量生产及低成本的需要,这就需要设计出低成本的具有保护能力的驱动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二次关断保护能力的低边驱动电路,为小功率负载提供一个标准的低边驱动保护电路,改变现有的智能功率芯片驱动模式,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并在过流、短路保护的基础上增加二次关断保护能力,极大提高低边驱动保护电路的性价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二次关断保护能力的低边驱动电路,其中,包括放大电路、驱动电路、反馈电路和AD检测电路,所述放大电路与AD检测电路均与MCU连接,放大电路连接驱动电路,驱动电路连接到负载上,负载的高边接电源,所述的反馈电路分别与放大电路与驱动电路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放大电路为一三极管放大电路。
进一步,所述的驱动电路为一三极管驱动电路。
进一步,所述的反馈电路为一三极管反馈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低边驱动就是负载的高边接电源,通过控制低边来决定负载是否工作。本实用新型为小功率负载提供一个标准的低边驱动保护电路,改变现有的智能功率芯片驱动模式,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并在过流、短路保护的基础上增加二次关断保护能力,极大提高低边驱动保护电路的性价比。本实用新型可移植性强,可根据需要修改部分参数后在任意一款汽车BCM上使用,提高了产品的开发速度和工作效率,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对电路分析对本实用新型设计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包括MCU1、放大电路2、驱动电路3、负载4、反馈电路5和AD检测电路6,放大电路2与AD检测电路6均与MCU1连接,放大电路2连接驱动电路3,驱动电路3连接到负载4上,负载4的高边接电源,反馈电路5分别与放大电路2与驱动电路3连接。
如图2所示,本电路三极管放大电路Q203、三极管驱动电路Q204、三极管反馈电路Q202和AD检测电路等组成。当MCU输出一高电平信号,三极管放大电路Q203导通工作,随即三极管驱动电路Q204也导通工作,负载通电开始工作;如负载回路中电流过大,三极管反馈电路Q202导通闭合,继而关掉三极管放大电路Q203和三极管驱动电路Q204,负载断电实现保护。
负载断电后三极管反馈电路Q202断开,如MCU仍输出一高电平,则三极管放大电路Q203和三极管驱动电路Q204相继打开,负载通电;如负载回路中电流过大或有短路现象,三极管反馈电路Q202导通闭合,继而负载断电实现保护,如此往复便会形成振荡电路。通过三极管双重运放来达到功率驱动要求,前端三极管可以采用普通开关三极管,后端驱动三极管要使用大功率的功放三极管;通过AD检测电路检测到负载回路中的过流情况,从而关掉MCU输出的高电平避免电路形成振荡;电路不仅具有过流、短路等瞬时的硬保护能力,也具有AD检测并关掉输出的二次关断保护能力。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天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天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513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