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压控制连续注浆保压罐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49511.6 | 申请日: | 2011-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0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程元林;罗国锋;赵国华;龚建伍;任隆远;程曦;黄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深林开物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杨雪松 |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压 控制 连续 注浆保压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主要应用于管幕、管棚和箱涵顶进过程中的管外注浆保压的气压控制连续注浆保压罐。
背景技术
目前在管幕、箱涵顶进过程中,通常需在管外进行注浆并保持一定压力,以减小顶进阻力、控制地层沉降,管外注浆的传统方法为:通过注浆泵一次注浆到某恒定压力后关闭注浆阀保压,随管幕、箱涵顶进,管外压力降低,需专人操作开启注浆阀注浆补压,如此循环。其主要缺陷是:注浆泵不能实现连续恒压注浆,工作效率低,且管外注浆压力不稳定,达不到恒压注浆控制地层沉降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注浆技术的缺点,为管幕、箱涵等施工顶进管外注浆提供一种注浆效率高、成本低、易控制、操作简单的气压控制连续注浆保压罐,以实现管幕或箱涵外自动连续注浆和恒压保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压控制连续注浆保压罐,包括支座和设置在所述支座上的压浆罐和位于所述压浆罐外的压浆泵控制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浆罐的顶部设置有压力表和放进气阀,在所述压浆罐的底部设置有进浆口、出浆口、放浆阀以及压力传感器,所述进浆口通过所述压浆泵控制箱与浆液池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压浆罐内气压值并将气压值信号传递给所述压浆泵控制箱,以控制压浆的启动和停止,所述出浆口通过输浆管道与外部的管幕箱涵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压浆罐中部设置对拉钢筋拉杆,所述对拉钢筋拉杆焊接连接压浆罐两侧的盖板。
所述压浆罐为圆筒形。
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控制连续注浆保压罐可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压浆罐的体积大小,且多个压浆罐可并联以增大压浆量,通过电子压力阀可控制调整注浆压力大小,实现气压连续自动注浆保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控制连续注浆保压罐工作稳定、效率高,罐体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注浆保压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控制连续注浆保压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
1-压浆罐,2-钢筋拉杆,3-气压表,4-放进气阀,5-压力传感器,6-进浆口,7-出浆口,8-放浆阀,9-浆液池,10-压浆泵控制箱,11-浆液面,12-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压控制连续注浆保压罐,包括支座12和设置在支座12上的压浆罐1和位于压浆罐1外的压浆泵控制箱10,在压浆罐1的顶部设置有气压表3和放进气阀4,在压浆罐的底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5、进浆口6、出浆口7以及放浆阀8,进浆口6通过压浆泵控制箱10与浆液池9连接,压力传感器检测压浆罐内气压值并将气压值信号传递给压浆泵控制箱,以控制压浆的启动和停止,出浆口7通过输浆管道与外部的管幕箱涵(图中未显示)连接。
本例中,压浆罐中部设置钢筋拉杆2,钢筋拉杆的两端分别焊接连接压浆罐两侧的盖板,加强压浆罐结构安全。
本例中,压浆罐用于储存浆液并提供恒压注浆。
本例中,压浆泵控制箱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自动控制压浆泵启动和停止运行。
本例中,气压表用于监控压浆罐中气压大小。
本例中,放进气阀用于调节压浆罐内进气排气量。
本例中,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控压浆罐内压力,传输信号给压浆泵控制箱。
本例中,进浆口用于将搅拌好的浆液注入压浆罐。
本例中,出浆口用于连接罐外输浆管道实现压力注浆。
本例中,放浆阀用于将压浆罐内浆液排出罐体。
本例中,浆液池用于储存搅拌好的浆液。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深林开物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深林开物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495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隧道二衬中埋式止水带固定装置
- 下一篇:采煤机齿轨销限位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