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流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及直流供电类电子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47212.9 | 申请日: | 201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0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彭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20 | 分类号: | H02H3/20;H02H3/08;H02H3/04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邵新华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过 保护 电路 直流 供电 电子产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电保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对于直流供电电源实现过流和过压保护的电路设计以及采用所述直流过压过流保护电路设计的直流供电类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直流供电类电子产品,例如手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一般都是采用外接适配器的方式连接交流市电,通过适配器对电网电压进行整流、降压变换以及稳压处理后,生成该类电子产品所要求的低压直流电源为产品供电。
由于现在的直流供电类电子产品,对于其接入的直流电源业内并没有制定统一的规范,因此存在很多种不同的规格,目前以要求接入12V或者5V直流供电的电子产品最为常见,这就要求用户的家中必须同时购置多种类型的电源适配器,比如12V或者5V适配器等,以满足用户家中不同电子产品的供电需求。这就容易产生一个问题:当用户错将12V的电源适配器插入到要求5V供电的电子产品上时,就容易因过压过流问题导致5V电子产品的损坏。由于5V和12V的电源接口可以通用,虽然一个公司的产品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电源接口来避免该类事件的发生,但是,不同厂家的电子产品并不能做到仅靠电源接口类型的不同来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因此避免插错电源损坏电子产品的问题必须采取一个治本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过压过流保护电路,以避免出现因错接电源而导致的电子产品损坏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直流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用于接收直流供电的电源输入端和用于向负载输出直流供电的电源输出端,所述电源输入端通过保险丝连接电源输出端,在所述电源输出端上连接有一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的稳压值根据负载所允许接入的安全供电电压确定。
优选的,所述保险丝优选采用可恢复性过流保险丝,以避免更换元器件。
进一步的,在所述稳压电路中包含有一稳压二极管,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源输出端,阳极接地。
当然,所述稳压电路也可以采用多路稳压二极管串联组成,将所述多路稳压二极管串联后,阴极连接到所述的电源输出端,阳极接地。为了在发生过压故障时能够起到警示作用,在其中一路所述的稳压二极管的两端还并联有一报警电路。
作为所述报警电路的具体组建结构,优选采用以下三种设计方案:
其一是发光报警,可以采用发光二极管和限流电阻串联的方式设计所述的报警电路。
其二是声音报警,可以采用蜂鸣器和限流电阻串联的方式设计实现。
其三是声光报警,可以采用发光二极管、蜂鸣器和限流电阻串联的方式进行报警电路的具体设计。
再进一步的,所述电源输入端通过一电解电容接地,以滤除直流供电中的尖峰噪声。
基于上述直流过压过流保护电路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所述直流过压过流保护电路设计的直流供电类电子产品,包括用于接收直流供电的电源输入端和用于向负载输出直流供电的电源输出端,为了对负载电路进行过压过流保护,所述电源输入端通过保险丝连接电源输出端,在所述电源输出端上连接有一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的稳压值根据负载所允许接入的安全供电电压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外部适配器,接收适配器输出的直流供电,为电子产品中的负载供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直流过压过流保护电路简单实用,将其应用在直流供电类电子产品中,当接入到电子产品中的直流电源过大或者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可以迅速切断外部的直流供电,保护电子产品免受损坏。另外,通过设计报警电路还可以在电子产品上接入的供电电源不符时,通过声光报警的形式提醒用户更换相应电源,使产品更具人性化,方便用户的使用。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直流过压过流保护电路的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具有报警功能的直流过压过流保护电路的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472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出租车与客流信息动态指示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天然气站场硫化氢浓度二维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