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普通卷门机变速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46655.6 | 申请日: | 2011-09-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5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惠玲 | 
| 主分类号: | F16H57/023 | 分类号: | F16H57/023;F16H57/03;F16H1/20;F16H55/1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3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普通 机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卷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普通卷门机变速箱。
背景技术
普通卷门机变速箱均采用齿轮传动来变速,现有技术的这种卷门机变速箱,其变速箱壳体内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直径小,壳体内剩余空间大,在同等条件下,变速后的连接轮力量小,做功少,因此在做功相同的情况下,耗电量大,且变速箱壳体强度不够,经常会发生破裂现象。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普通卷门机变速箱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供一种高效率、耗电量少的普通卷门机变速箱。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普通卷门机变速箱包括变速箱壳体以及壳体内的各级齿轮,变速箱壳体分为变速部分和联动部分,在变速部分与联动部分之间设有两个轴孔,轴孔上配合有轴承和齿轮轴,所述的各级齿轮包括有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由齿轮轴套在两个轴孔上。
从动齿轮与齿轮轴固定在一起,从动齿轮与齿轮轴之间采用平键配合,所述的从动齿轮的齿数为50,直径为79.5mm,法向模数为1.5,齿形角为20度,螺旋角为13°5′。
主动齿轮的齿数为51,直径为53.5mm,齿形角为20度,法向模数为1,螺旋角为13°5′。
从动齿轮的另一端设有一连接齿轮,所述的连接齿轮的齿数为21。
两个轴孔之间设有一定的距离,并且完全分离开,两个轴孔之间设有一条加强筋。
变速部分与联动部分外壳处设有若干加强肋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普通卷门机变速箱的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的直径完全与变速箱壳体相配合,而连接齿轮也完全与变速箱壳体的联动部分相配合,从而使变速箱能够在消耗相同能量的情况下做更大的功,使变速箱能够在不增加减速级别的情况下减少转数,增大卷门机的力量,同时具有啮合度好、噪音小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普通卷门机变速箱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普通卷门机变速箱的变速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普通卷门机变速箱的联动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普通卷门机变速箱的变速箱壳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普通卷门机变速箱的变速箱壳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普通卷门机变速箱的从动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普通卷门机变速箱的小齿轮轴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普通卷门机变速箱的输出主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普通卷门机变速箱包括变速箱壳体10以及壳体内的各级齿轮,变速箱壳体10分为变速部分11和联动部分12,变速部分11为与电机马达等动力源相连接,而联动部分12则与输出功率部分相连接。各级齿轮中包括主动齿轮1、从动齿轮2、连接齿轮3、带动齿轮4。主动齿轮1和从动齿轮2均设在变速箱壳体10的变速部分11内,而连接齿轮3和带动齿轮4则处于变速箱壳体10的联动部分12内。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变速部分11与联动部分12之间设有两个轴孔,两个轴孔之间设有一定的距离,并且完全分离开,两个轴孔14之间设有一条加强筋15,轴孔14上配合有轴承和齿轮轴,齿轮轴分别为小齿轮轴5和输出主轴6。小齿轮轴5与主动齿轮1相配合,输出主轴6与从动齿轮2相配合,输出主轴6与从动齿轮2采用平键配合,并在平键顶端设卡簧7,通过卡簧7以及平键,使输出主轴6与从动齿轮2紧紧固定在一起,并可以方便的安装和拆卸,连接齿轮3设在在输出主轴6与另一端。
如图1至图5所示,变速箱壳体10的变速部分11与联动部分12,由于变速部分11是连接电机马达等动力源,而联动部分12则连接着功率输出部分,因此变速部分11与联动部分12之间具有一定的扭力,为了保证变速箱壳体10在强度,在变速箱壳体10外壳处设有若干加强肋板13,加强肋板13可以有效的保证变速箱壳体10的正常使用和不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惠玲,未经黄惠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466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晶体管散热固定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等离子刻蚀用夹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