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定位推动装置的软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43837.8 | 申请日: | 201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7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邱宇;李科;赵柳英;张昱;周兵;王英;赵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05 | 分类号: | A61J1/05;A61J1/14;A61M5/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张先芸 |
地址: | 401336***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 推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带定位推动装置的软瓶。
背景技术
为了将药物容器内的药物加入软瓶内的溶液中,然后将混合溶液输入诸如医院的临床机构中的病人。现有技术中,常采用诸如双端针将装有溶解药物的容器与装有溶液的容器连接。该双端针为中空的空腔针,该针的中间具有一中心,且在两末端具有针尖,连续地使用空腔针的一针尖穿过药物容器的密封塞以及使用空腔针的另一针尖穿过软瓶的密封塞,以将软瓶与药物容器连接。
使用上述结构的带双端针的软瓶,主要依靠操作人员用手将空腔针的两端穿过药物容器的密封塞或软瓶的密封塞,因此无法实现该空腔针在无菌状态下将软瓶与药物容器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不足,中国专利文献CN101242800公开了一种“一体式输液容器”,包括:输液容器(即软瓶),输液容器(即软瓶)在一末端具有与药物容器连接的接合构件,在另一末端具有用于释放供注射的液体药物的释放构件;与接合构件形成为一体以容纳药物容器的防护盖;流通针,流通针可沿着药物容器的方向向前移动并且穿过药物容器的塞子,然后插入连接输液容器和药物容器的接合构件中;以及由固定盖、可动盖、可动法兰和固定密封圈组成的防护盖等部件。但该一体式输液容器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流通针的底部伸入输液容器内,长期浸泡在输液容器内的溶液中,难免会对溶液造成污染;二、流通针需连续穿刺两个密封塞,在穿刺过程中,力度难以控制,易打滑;而且流通针易折断,造成药物和溶液报废,增加了使用难度,对使用者的操作要求较高;三、使用时,食指和中指置于法兰上,使用拇指挤压流通针底座向上推动流通针,由于拇指与流通针底座之间隔着输液容器壁,挤压时易使输液容器壁褶皱,随着挤压次数的增加,输液容器壁的褶皱处易发生破损;四、该一体式输液容器的组合部件较多,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操作方便,避免对溶液造成污染的带定位推动装置的软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带定位推动装置的软瓶,包括内套、外套、双针和软瓶瓶体;
所述软瓶瓶体的一末端具有与内套连接的接口,另一末端具有与输液管连接的输液端;
所述内套的两端开口,内套的一端焊合在接口上;内套的内壁横截面上设有双针弹性支撑装置,所述双针弹性支撑装置上沿内套的轴线方向设有一通孔,所述内套的外壁上沿纵向方向设有至少两级定位卡;
所述双针包括基座以及中空结构的上针和下针;基座卡在通孔内;所述上针和下针分别设置在基座的上方和下方,且针尖向外,上针的内腔和下针的内腔相通;
所述外套的一端封闭,在外套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级、且与内套上的定位卡配合使用起定位作用的卡槽;所述外套套在内套上并与内套的外壁纵向单自由度滑动配合,卡槽的滑动轨迹与定位卡对应,上针与外套的封闭端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密封袋,所述内套、外套、双针和软瓶瓶体位于密封袋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在外套的内壁上沿其纵向方向设有至少两级、且与内套上的两级定位卡配合使用起定位作用的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套上的定位卡在内套横截面上的凸起高度在外套的推动方向上逐级递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外套的内壁上沿纵向方向设有导向槽,所述外套上的卡槽设置在导向槽内;外套套在内套上时,内套外壁上的定位卡位于导向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双针弹性支撑装置的内壁均布多个锯齿型结构的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基座的外壁均布多个锯齿型结构的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外套的封闭端上设有吊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定位推动装置的软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该软瓶仅由内套、外套、双针和软瓶瓶体组成,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2、操作时只需推动外套,便可驱动双针的上针和下针分别刺穿药物容器与软瓶瓶体上的密封盖,实现药物容器内与软瓶瓶体内连通,操作简单、方便。
3、双针位于软瓶瓶体外,在实现混药之前不与溶液接触,避免对软瓶瓶体内的溶液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带定位推动装置的软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加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内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双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438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麻将机杠杆式理牌机构
- 下一篇:医用多功能抢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