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可靠的电源分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43429.2 | 申请日: | 201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9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俞奕;王之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科佳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4/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1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可靠 电源 分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分配器,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可靠的电源分配器。
背景技术
电源分配器简称PDU(Power Distribution Unit),是金属外壳结构、标准机柜尺寸的多路电源分配插座。因其负荷容量大、壳体坚固、输出插座多样、安装方便、适合长期连续工作等特点,成为工业用途的电源配套产品,在通信、配电和仪器仪表等行业的电气机柜中已被广泛应用。
通常的PDU产品由机箱壳体、面板、多路插座、内部连接线、进线电缆、端子片和防水接头等组成。机箱一般为金属外壳、喷镀塑料漆,尺寸为19英寸宽度、1U高度,符合通用机柜的安装要求。整机的面板上配置各种标准的电源输出插座,每个插座的三个电极出脚L、N、E在内部用导线对应连接,汇成三路总线与进线电缆相接;进线电缆从一侧固定片中间的进线孔穿入PDU内部,通过防水接头将线缆进线处固定。
通常PDU所采用的各种输出插座的电极出脚排列方向不一致,接线方式也各不相同,装配在PDU面板上后无法用条形铜带片横向统一连接,只能采用导线焊接、端子插片、螺钉紧固、印制板连接等工艺。在通常的电极连接方式中,有些因过线较长、转接点较多导致接触电阻增大;有些接线螺钉、端子插片经过振动可能发生松动;有些在生产装配过程中比较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可靠的电源分配器,通过将所述电源输出插座底面的电极与铜带条的连接点、进线电缆线端子片与铜带条的连接点,均采用实心铜铆钉压接,从而使其连接牢固、经久耐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可靠的电源分配器,由机箱壳体、前面板、设有电极出脚的多路电源输出插座、铜带条、实心铜铆钉、进线电缆、端子片和防水接头组成,所述前面板上配置的各种电源输出插座底面设有三个电极,每组电极均呈片状平行排列结构,并在机壳内与三根相互平行的铜带条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电源输出插座底面的电极与铜带条的连接点、进线电缆线端子片与铜带条的连接点,均采用实心铜铆钉压接。
优选的,所述电源输出插座为片状平行排列的为C13、C19欧美标准插座、国标万用插座或国标扁芯插座。
优选的,所述插座底面电极与铜带条连接处均采用实心铜铆钉铆接。
优选的,所述进线电缆线头先与端子片焊接,再与铜带条采用实心铜铆钉铆接。
优选的,所述实心铜铆钉的铆压连接采用冲床和专用模具铆压。
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三根铜带条的平行连接,将进线电缆端头、各输出插座的每个电极片接点,分别用延展性强、通电性能好的实心铜铆钉压接在铜带条上,采用冲床和专用模具进行铆压,保证了各个连接点强度的一致性和接触的可靠性,避免了通常导线焊接、端子接线、拧接螺钉等方式所产生人为因素的差异,减少了常规工艺中的跨接导线、插片端子、端子台、螺丝钉等多道环节,降低了进线至输出插座之间的接触电阻,使这种电源分配器内部的连接更加坚固,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和实施例5的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公开的为国标扁芯10A电源插座的外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公开的为国标万用电源插座的外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公开的为欧美标准C13电源插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所公开的为欧美标准C19电源插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机箱壳体 2.前面板 3.插座 4.固定片
5.进线电缆 6.防水接头 7.电极片 8.铜带条
9.实心铜铆钉 10.端子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科佳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科佳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434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