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润滑滑动轴承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43360.3 | 申请日: | 201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7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熊前明;余铮;万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卧龙电气武汉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16 | 分类号: | F16J15/16;F16J15/4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33206 | 代理人: | 戴晓翔 |
地址: | 312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滑 滑动 轴承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设备都需要用到油润滑高速滑动轴承,比如中大型两极电机、高速通风机等,在这些设备上,轴承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一方面要承担设备转动体的自重、旋转离心力、单边磁拉力等载荷,同时还要克服轴与轴瓦相对摩擦带来的热量,其运行质量往往关系到整个设备系统的安全性能。高速滑动轴承内侧往往处于设备内风路的负压区,且座体与设备转轴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微小轴间隙。工作时,滑动轴承内的润滑油在轴的高速挤压及甩油环的搅动下,在座体油腔内形成较高压力油雾,其压力大于电机内部负压区的空气压力,在压差的作用下,该油雾会通过轴间隙向电机内部移动,仿佛是被电机“吸”到机壳内部,久而久之就形成轴承向电机内“漏油”。
电机滑动轴承向内侧漏油,危害相当大。
漏入电机内部的油雾,在电机内部热空气的作用下,会渗入绕组的绝缘材料内,降低绝缘电阻、甚至造成电机绝缘失效、寿命降低,严重威胁电机运行并有可能酿成安全事故;
另外,温度相对较高的油雾在与温度相对较低的机座内壁接触的过程中,会凝结成液态,汇集至电机底部,造成浪费,且严重污染环境。
但目前业界基本上都是采用加长密封路径的原理来解决该问题,这存在以下不足:
1.多用密封件,增加了制造成本;
2.给电机装配、后续维护带来不便;
3.因密封件与旋转轴接触并受到摩擦,不可避免的存在磨损问题,因此需要定期检修、更换,这往往会增加使用成本、并造成设备闲置。
由此可见,对于该类高速轴承采用一种更加先进实用的防漏油密封技术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油润滑滑动轴承密封装置,以达到防漏油,且密封结构成本低廉、装配方便;无需维护、无需更换;无接触性摩擦、寿命长的目的。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润滑滑动轴承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装置包括设于滑动轴承座外侧端面的气封座、用于紧套在转轴上的密封环,所述的气封座设有向外侧开口的密封环容纳腔以容纳密封环,所述的密封环外圈设有外螺纹使位于电机侧的空气在转轴的转动下经外螺纹进入滑动轴承座侧,气封座与密封环外圈间隙配合。利用外螺纹在直径相近的光孔内高速旋转时,可产生“泵送”作用。鉴于中大型两极电机往往都是高速旋转,且旋向唯一,要么顺时针旋转、要么逆时针旋转,转轴与轴承座气封座内孔之间的间隙很小,且转动时两者相对速度很大。利用“泵送”原理,在电机转轴上与轴承座内侧气封座对应的区段设置密封螺纹,该螺纹旋向与电机旋向有密切关系,应保证电机轴高速旋转时,螺纹的“泵送”方向朝电机外侧。
该泵送螺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可将轴间隙内的空气增压,抵消内外压差,将油雾流动的动力源消灭,从根本上阻止轴承内的油雾朝电机内部前进。
b.即使有少许液态油掉落或凝集在内端轴上,也可被螺纹“泵送”到外侧。
装置包括采用设螺纹的密封环,有效防止漏油,密封结构成本低廉、装配方便;无需维护、无需更换;无接触性摩擦、寿命长。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的气封座设有转轴孔,转轴孔的孔壁设有密封圈,所述的转轴孔位于密封环容纳腔的内侧。
所述的密封环的外侧端设有外凸于外螺纹的挡圈,所述密封环容纳腔内侧端设有与挡圈间隙配合的环形槽。挡圈的直径大于外纹,离心力大可用于甩油。
所述的气封座设有喇叭口,喇叭口的最小直径大于密封环容纳腔。
所述的密封环的外侧端面设有复数个拆卸螺孔。
所述的密封环的内侧端与气封座的密封环容纳腔之间设有防撞间隙。
有益效果:有效防止漏油,密封结构成本低廉、装配方便;无需维护、无需更换;无接触性摩擦、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 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密封环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 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滑动轴承座,2-气封座,3-转轴,4-密封环,5-外螺纹,6-挡圈,7-拆卸螺孔,8-防撞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卧龙电气武汉电机有限公司,未经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卧龙电气武汉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433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轨调节阀
- 下一篇:一种止回阀座与排烟管的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