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控电极结构及其应用的触控面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42903.X | 申请日: | 2011-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7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 发明(设计)人: | 谢燕俊;江耀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结构 及其 应用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面板,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的触控电极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今各式消费性电子产品市场中,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电话(mobile Phone)及笔记本电脑(notebook)等可携式电子产品乃至于个人计算机、数字家电系统已逐渐使用触控面板(touch panel)作为人机接口。使用触控面板时,使用者可直接透过触碰屏幕上显示的对象进行输入指令。当电子产品朝向轻、薄、短、小的方向设计时,产品上如按键、键盘、鼠标等传统输入设备逐渐被触控面板所取代,以用来输入信息至电子产品。使得搭配触控面板的触控显示设备已逐渐成为各式电子产品的关键零件。
触控面板包含一触控感测阵列,以用来侦测触控面板上的触碰行为。此触控感测阵列具有复数个水平方向的感测电极以及垂直方向的感测电极。一般来说,这些感测电极通常为透明导电材质,以容许下方的显示面板通过触控面板来显示画面。然而,现有的透明导电材质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的导电度并不理想,过大的电阻会降低整体触控面板的灵敏度。因此,需要一种具有较佳感测灵敏度的感测电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电极结构,以一种线圈图案的电极结构来作为触控面板的感测电极,其具有较低阻抗而可提升触控灵敏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电极结构,包含复数条第一感测线路。每条第一感测线路包含一第一主导线以及复数个第一线圈图案,每个第一线圈图案与第一主导线具有至少一第一交点。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感测线路彼此平行且朝一第一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的触控电极结构更包括:复数条第二感测线路,彼此平行且朝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该等第一感测线路与该等第二感测线路电性绝缘。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线圈图案包含复数个同心线圈。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线圈图案的形状包含多边形、圆形、椭圆、扇形或弓形。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线圈图案为线对称图案,并以该第一主导线为对称轴。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感测线路包含金属、导电光阻、导电油墨或碳素粉。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感测线路包含透明导线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感测线路包含一第二主导线以及复数个第二线圈图案,每个该第二线圈图案与该第二主导线具有至少一第二交点。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感测线路包含金属、导电光阻、导电油墨或碳素粉。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线圈图案包含复数个同心线圈。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线圈图案的形状包含多边形、圆形、椭圆、扇形或弓形。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线圈图案为线对称图案,并以该第二主导线为对称轴。
进一步地,该等第一感测线路与该等第二感测线路位于一基板的不同侧。
进一步地,该等第一感测线路与该等第二感测线路位于一基板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的触控电极结构还包含复数个绝缘块,该等绝缘块设置于该等第一感测线路以及该等第二感测线路之间,使得该第一感测线路与该第二感测线路电性绝缘。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及一前述的触控电极结构,设置于该基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触控电极结构,其第一感测线路及/或第二感测线路可以包含由金属等材质组成的主导线以及线圈图案。由于所设计的电极结构具有较低的阻抗,可大幅提升触控面板的感测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了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的触控电极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线圈图案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3绘示了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的触控电极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绘示了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的触控电极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绘示了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的触控电极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熟习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技艺者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特列举本实用新型的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的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429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