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报警喇叭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42628.1 | 申请日: | 201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8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建标 |
主分类号: | G10K9/12 | 分类号: | G10K9/1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中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3 | 代理人: | 薛家驹 |
地址: | 528322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报警 喇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喇叭,具体来说是一种报警喇叭。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报警喇叭普遍包括有反射罩、前壳、振动装置、控制电路块及后壳依次组装而成,而该振动装置为磁铁式结构,一般由缠绕有音圈的振动膜、华司、磁铁和T铁依次组合而安装于前壳中。该结构的喇叭在装配时,工序比较多,以及,磁铁与T铁所使用的材料用量大并增加整体的重量,造成制造成本增加。并且,音圈所需的供电较大,使电源的耗能较大,不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新时代理念。另外,当电压过高时,容易出现烧坏线圈与控制电路,严重影响喇叭的发音品质,使得报警喇叭无法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大大减轻整体重量且能具有较好发音质量的报警喇叭。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报警喇叭,包括前壳、振动装置、用于控制振动装置发音的控制电路块、后壳及反射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的腔体内设有带声音出口的音腔壁,音腔壁将前壳的内腔分成处于音腔壁前端的扬声腔与处于音腔壁后端的发音腔,所述振动装置包括蜂鸣片及振动片,振动片安装于发音腔上,蜂鸣片固定安装于振动片上,反射罩安装于扬声腔内并位于声音出口的前端。
所述音腔壁与前壳为一体化设置。
所述发音腔内设有用于固定安装振动片的定位台阶,所述定位台阶与音腔壁为一体化设置。
所述定位台阶上设有凹槽,凹槽上涂覆有固定胶,通过固定胶使振动片固定安装于定位台阶上。
所述蜂鸣片设置于振动片的中央位置。
所述音腔壁的声音出口端设有传声通道,反射罩内设有反射腔,传声通道通过位于反射罩内的反射腔与扬声腔相连通。
所述蜂鸣片为金属片,所述振动片为耐高温薄膜片。
所述控制电路块固定安装于后壳内,后壳与前壳相配安装。
所述反射罩上设有支撑脚,音腔壁的壁体上设有对应支撑脚的安装孔,通过安装孔与支撑脚相配安装,使反射罩固定安装于扬声腔中。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中报警喇叭进行改进,通过改变振动装置的结构,在前壳的腔体内设有用于固定安装振动片的音腔壁,蜂鸣片安装于振动片中央,蜂鸣片通过控制电路块驱动而带动振动片振动,从而产生声音,有效达到现有的磁铁式发音结构的发音效果,进而代替现有磁铁式结构的振动装置,同时减少铁量使用,减轻整体重量,且在前壳上设置音腔壁,使制造工序简单,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去除后壳)。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壳与音腔壁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根据图1、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报警喇叭,其包括前壳1、振动装置、用于控制振动装置发音的控制电路块2后壳3及反射罩4,该反射罩4、前壳1、振动装置、控制电路块2及后壳3依次组装。其中,前壳1的腔体内设有带声音出口51的音腔壁5,音腔壁5将前壳1的内腔分成处于音腔壁5前端的扬声腔8与处于音腔壁5后端的发音腔9,所述振动装置包括蜂鸣片6及振动片7,振动片7安装于发音腔9上,蜂鸣片6固定安装于振动片7上,反射罩4安装于扬声腔8内并位于声音出口51的前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音腔壁5后端的发音腔9设置振动片7和蜂鸣片6代替原有的喇叭磁铁式结构,减少材料用量,简化工序,降低制作成本,如图2、图3及图4所示。
根据上述进一步限定,如图4及图5所示,上述的音腔壁5与前壳1为一体化设置,形成整体式结构。以及,发音腔9内设有用于固定安装振动片7的定位台阶10,所述定位台阶10与音腔壁5为一体化设置。同时,上述的定位台阶10上设有凹槽11,凹槽11上涂覆有固定胶12,通过固定胶12使振动片7固定安装于定位台阶10上。所述蜂鸣片6设置于振动片7的中央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建标,未经陈建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426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电线路钢管塔中钢管变角钢的连接式接头
- 下一篇:超音速撞击粉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