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前余热蒸汽综合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42600.8 | 申请日: | 201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9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陈继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F27D1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张爱云 |
地址: | 400013***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蒸汽 综合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铁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余热回收率普遍不高,平均约30%,先进水平也仅达到40%左右,回收潜力很大。在余热回收利用方式方面,除了部分用于工艺预热外,大部分都是通过换热产生蒸汽进行发电。然而,由于系统设计、工艺操作以及设备稳定性等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余热蒸汽大量放散、高参数蒸汽减温减压使用等情况,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充分利用钢铁企业铁前生产工艺余热的铁前余热蒸汽综合利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铁前余热蒸汽综合利用装置,包括:烧结环冷机余热锅炉,烧结环冷机余热锅炉的低参数蒸汽出口分别与烧结机和烧结烟气脱硫装置相连,烧结环冷机余热锅炉的高参数蒸汽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汽轮发电机组相连;
干熄焦余热锅炉,干熄焦余热锅炉的蒸汽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汽轮发电机组相连,第一汽轮发电机组的高参数抽汽出口和低参数抽汽出口均通过管道与焦炭生产装置相连,作为焦化的生产用汽;
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熄焦余热锅炉的蒸汽出口还通过第一螺杆膨胀动力机组连接至烧结环冷机余热锅炉的高参数蒸汽出口与第二汽轮发电机组之间的管道。
为了保证在第二汽轮发电机组停机时,装置中的其余设备均能正常工作,所述烧结环冷机余热锅炉高参数蒸汽出口与第二汽轮发电机组之间的管道上还连接有厂区低压蒸汽管网,厂区低压蒸汽管网分出两个支路,一个支路连接至焦炭生产装置,另一个支路连接第二螺杆膨胀动力机组后分别与焦炭生产装置和烧结环冷机余热锅炉的低参数蒸汽出口管道相连。
为了充分利用烧结烟气的热量,所述烧结机和烧结烟气脱硫装置之间还连接有烧结机头换热器,烧结机头换热器连接有低沸点工质透平装置。
所述的第一汽轮发电机组为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
本实用新型充分考虑了焦化和烧结两个工艺系统在整个钢铁厂的区域布置,将这两个生产工艺的余热利用有机结合在一起,根据各自余热的特点及其余热蒸汽的参数特性,按照能级匹配利用的方针,做到了“温度对口、梯级利用”,避免了余热蒸汽大量放散、高参数蒸汽减温减压使用等情况的发生,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余热蒸汽利用率。同时,采用低沸点工质换热器和低沸点工质透平对烧结机大烟道烟气进行余热回收,进一步提高了余热利用率。此外,本实用新将厂区低压蒸汽管网引入余热蒸汽利用系统,保证了焦化和烧结生产用汽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件1为第一汽轮发电机组,件2为第一螺杆膨胀动力机组,件3为干熄焦余热锅炉,件4为厂区低压蒸汽管网,件5第二螺杆膨胀动力机组,件6为焦炭生产装置,件7为烧结烟气脱硫装置,件8为烧结机头换热器,件9为低沸点工质透平装置,件10为烧结机,件11为烧结环冷机余热锅炉,件12为第二汽轮发电机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铁前余热蒸汽综合利用装置,包括:烧结环冷机余热锅炉11,烧结环冷机余热锅炉11的低参数蒸汽出口分别与烧结机10和烧结烟气脱硫装置7相连,烧结环冷机余热锅炉11的高参数蒸汽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汽轮发电机组12相连;
干熄焦余热锅炉3的蒸汽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汽轮发电机组1相连,第一汽轮发电机组1的高参数抽汽出口和低参数抽汽出口均通过管道与焦炭生产装置6相连;
所述干熄焦余热锅炉3的蒸汽出口还通过第一螺杆膨胀动力机组2连接至烧结环冷机余热锅炉11的高参数蒸汽出口与第二汽轮发电机组12之间的管道。
所述烧结环冷机余热锅炉11高参数蒸汽出口与第二汽轮发电机组12之间的管道上还连接有厂区低压蒸汽管网4,厂区低压蒸汽管网4分出两个支路,一个支路连接至焦炭生产装置6,另一个支路连接第二螺杆膨胀动力机组5后分别与焦炭生产装置6和烧结环冷机余热锅炉11的低参数蒸汽出口管道相连。
所述烧结机10和烧结烟气脱硫装置7之间还连接有烧结机头换热器8,烧结机头换热器8连接有低沸点工质透平装置9。
其中第一汽轮发电机组1为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426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凝型蒸汽锅炉节能供热设备
- 下一篇:LED灯具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