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淋巴结活检电刀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41772.3 | 申请日: | 201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0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倍;吴家昌;闾海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倍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 |
代理公司: | 上海京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5 | 代理人: | 周志宏 |
地址: | 2004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淋巴结 活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淋巴结活检电刀。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淋巴结的手术切除大都采用淋巴结夹持钳,其结构如剪刀,尖端各带一个半球碗。这种结构的不足之处是夹持钳动作弧度,引起病患的创口较大、操作也不方便。医生作淋巴结手术切除时需一手握钳,另一手握电刀,伸入创口内进行手术,同时还需不停地清除创口内血液才能使手术继续完成,因此医生需频繁中断手术,腾出手清除创口内血液,这样大大延长手术时间。若清除创口内血液工作由他人操作,其缺陷一是两人动作不易协调,二是增加手术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创口小的、可单手操作的、使用方便的淋巴结活检电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种淋巴结活检电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移动夹持钳、手术电刀安装座、手术电刀;其中:
所述垂直移动夹持钳由钳动杆、钳主管组成;所述钳动杆由母指套环、动杆体、结钳上碗组成,所述结钳上碗表面设有间隔一定距离的两导向凸缘,动杆体呈直杆状,动杆体顶端与母指套环固定连接,动杆体上部设有若干斜齿,动杆体下端与结钳上碗固定连接;所述钳主管由本体、结钳下碗、斜齿齿扣杆组成,本体一侧设有供钳动杆滑移的上、下套管,本体对应的另一侧设有供操作者无名指、小指插入的腰圆环,本体下部设有折弯的与本体平行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自由端与结钳下碗固定连接,本体上部设有供安装斜齿齿扣杆的开口槽,斜齿齿扣杆插入开口槽内通过铰销与本体铰接连接,斜齿齿扣杆上的斜齿与动钳杆斜齿啮合;所述钳动杆插入钳主管上、下套管,钳动杆结钳上碗的两导向凸缘卡位在钳主管延伸部,钳动杆在钳主管上、下套管内移动,钳动杆移至下端时结钳上碗、结钳下碗的碗口完全叠合;
所述手术电刀安装座由座体、固接在座体上的供手术电刀插入连接的U形弹性夹组成,所述座体设有供钳动杆插入的孔;
所述手术电刀由刀头、电刀杆、控制部件组成,所述电刀杆中部为柱状体上、下两端为圆台状体,控制部件设有电割按键、电凝按键,控制部件安装在电刀杆中部柱状体外表面,刀头插接在电刀杆下端圆台状体端部,电刀杆上端圆台状体接有电缆;
所述手术电刀安装座位于钳主管上、下套管之间、并固定在钳动杆上,手术电刀中部柱状体卡位在手术电刀安装座的U形弹性夹内,手术电刀的刀头端部离结钳上碗表面2mm。
所述结钳上碗、结钳下碗的碗口边设有均布的细齿。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淋巴结活检电刀,具有如下优点:1)操作者仅需运动母指使结钳上碗上、下移动,与结钳下碗咬合;2)结钳上碗与结钳下碗咬合后即可通过斜齿齿扣杆锁紧,防止淋巴结从结钳碗内滑出;3)操作者用食指、中指操作手术电刀,绕结钳碗周边游动,切割、止凝。本实用新型在操作过程中,以上所有操作由操作者单手完成,具有良好的协调性,减小了病患的创口,减轻其痛苦,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与现有技术相比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实施例总成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各部件分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图1~图2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图中,一种淋巴结活检电刀,包括垂直移动夹持钳1、手术电刀安装座10、手术电刀2;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倍,未经杨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417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