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形缝具有抗剪功能的软弱地层明挖隧道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41600.6 | 申请日: | 2011-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7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肖明清;张惠兰;邓朝辉;颜志伟;王腾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29/045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形缝 具有 功能 软弱 地层 隧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明挖隧道,具体地指一种变形缝具有抗剪功能的软弱地层明挖隧道。
技术背景
目前,明挖隧道由若干节段矩形框装结构构成,为了控制隧道发生混凝土裂缝,一般在各节段之间设置变形缝。但由于现有变形缝一般都采用无抗剪结构(参见图4),所以采用该结构的变形缝无法传递剪力,变形缝两侧的隧道易发生两侧差异沉降,影响明挖隧道的正常安全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且具有抗剪功能的软弱地层明挖隧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形缝具有抗剪功能的软弱地层明挖隧道,本隧道为由顶板、墙体和底板组成的矩形框状结构,所述墙体和底板的变形缝处分别设有抗剪结构。
上述方案中,所述抗剪结构为凹凸槽榫,当然,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抗剪结构。
上述方案中,所述墙体上的抗剪结构沿墙体厚度方向贯穿整个墙体,这样,变形缝中的填充材料容易更换,且由于抗剪结构贯穿整个墙体,所以可在隧道施工完毕后再向墙体的变形缝中灌注填充材料,避免填充材料过早受力,延长了填充材料的使用寿命。
上述方案中,所述底板上的抗剪结构布置在底板的中下部,避免了底板因受力过大出现剪切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变形缝采用凹凸槽榫形式的抗剪结构,防止了变形缝两侧的隧道发生两侧差异沉降,保证了明挖隧道的正常安全使用;同时,墙体上的抗剪结构贯穿整个墙体,这样,变形缝中的填充材料容易更换,而且由于抗剪结构贯穿整个墙体,所以可在隧道施工完毕后再向墙体的变形缝中灌注填充材料,避免填充材料过早受力,延长了填充材料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且具有抗剪功能,提高了变形缝中填充材料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墙体上凹凸槽榫的布置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板上凹凸槽榫的布置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隧道变形缝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顶板,2-墙体,3-底板,4-变形缝,5-凹凸槽榫,6-填充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由顶板1、墙体2和底板3组成的矩形框状结构,所述墙体2和底板3的变形缝4处分别设有凹凸槽榫5。所述墙体2上的凹凸槽榫5沿墙体2厚度方向贯穿整个墙体2,这样,变形缝4中的填充材料6容易更换,且由于凹凸槽榫5贯穿整个墙体2,所以可在隧道施工完毕后再向墙体2的变形缝4中灌注填充材料6,避免填充材料6过早受力,延长了填充材料6的使用寿命。所述底板3上的凹凸槽榫5布置在底板3的中下部,避免了底板3因受力过大出现崩塌(参见图2和图3)。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施工时,墙体2上的凹凸槽榫5的施工方法为:先浇筑一段隧道,并在该段隧道的端部预留所述凹凸槽榫5的凹槽榫部分,然后再浇筑下一段隧道,并在该段隧道与上段隧道的接口处设置与所述凹凸槽榫5的凹槽榫部分相配合的凸槽榫部分,最后再在由两段隧道所形成的变形缝4中做好相应的防水措施,并在变形缝4里灌注填充材料6,形成封闭结构即可;底板3上的凹凸槽榫5采用一般明挖法施工(参见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416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楔形地脚螺栓预留孔芯模装置
- 下一篇:一种平底上锥面式强夯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