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专用磨床定距控制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39807.X | 申请日: | 2011-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06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 发明(设计)人: | 边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铁鹰数控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19/414 | 分类号: | G05B19/414;B24B5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4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专用 磨床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磨床定距控制器。
背景技术
磨床定距控制器是针对磨床上的液压轴进给设计的,以控制X轴液压电机的来回等距离操作,目前市场上的磨床定距控制器主要是以数控系统的一根数控轴采集编码器数据,采集完数据后进行分析处理、PLC内部高速计数,而后靠编码器的反馈数据来实现定距离操作,进而实现定距功能,其缺点就是在单一的数控系统中,控制精度不可调,另一方面,这种控制器在工作时需要浪费一根数控系统的轴资源,造成成本造价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磨床定距控制器控制精度不可调、成本造价高的不足,提供一种控制精度可调、成本造价低的新型磨床定距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磨床定距控制器,主要结构特点是由手动自动切换模式、输入信号部分、电源部分、单片机、编码器、显示部分及输出部分组成。
手动自动切换模式分为手动切换模式和自动切换模式,输入24V接光耦合器IC1的1端,2端分别接电阻R15和电容器C6的一端,R15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8,D8的另一端接到下载程序J6,C6的另一端接地,4端接电阻R14的一端,R14的另一端接单片机的P1.0,3端接地,在P0.0输出端会产生高低平转化,单片机根据信号高低来判断所用模式,从而实现手动、自动模式转化。
输入信号部分由键盘矩阵电路组成,S1为定距开关,S2为定距取消开关,S6为液压关,S7为液压开,由电阻R1、R2、R3、R9、R10、R11、R12及开关组成外围电路,P1.0、P1.1、P1.2、P1.3、P1.4、P1.5、P1.6分别接单片机对应端口,由单片机进行编码解码,实现数字输入。
电源部分输入24V经二极管D6接电容器C4、C7和稳压器LM2576-5的1端,C4和C7并联接地,3端和5端接地,2端接电感L1一端和稳压管D7,稳压管D7接地,4端接L1的输出端,后接电容器C8和C5,电容器C8和C5并联并接地,最后输出稳压+5V,供给其他电路,电源的插头由电感R17与发光二极管DS1组成。
编码器信号接收部分将编码器的数据经差分电路接受送往单片机,单片机内部分析处理后再送往输出部分。
显示部分为液晶显示,可显示液压速度,也是由单片机控制,7、8、9、10、11、12、13、14端分别接一电阻,然后接单片机的P2.0、P2.1、P2.2、P2.3、P2.4、P2.5、P2.6、P2.7。
输出部分的线圈K1、K2、K3、K4、K5分别并联二极管D1、D2、D3、D4、D5,再串联电阻R4、R5、R6、R7、R8的一端,电阻R4、R5、R6、R7、R8的另一端分别接地,J1接液压启动,J2接工作台前进,J3接工作台后退,J4接溢流阀1,J5接溢流阀2,均由单片机控制其线圈的通断,进一步控制继电器。
单片机CPU部分是本控制器的核心,各种信号的接收、键盘的处理、液晶的显示、编码器数据的采集及继电器的输出等等一系列动作均由该CPU完成,9端接电阻R13和电容器C1的一端,R13的另一端接地,电容器C1的另一端接5V,19端接电容器C2和晶振Y1的一端,18点接电容器C3的一端和晶振Y1的另一端,C2和C3的另一端接地,20端接电容器C16,C16的另一端接5V,由于单片的带载能力不强,故采用差分芯片ls26c32来提高单片机I/O口的带载能力。
当工作台运行方向需要定距时,通过手动模式用外部编码器来确定液压站的起点和终点位置,经过差分芯片ls26c32接受,送到单片机内部,经过软件的处理,读出编码器的数据,根据编码器的采样值的大小,来实现定距输出,由于液压存在缓冲,可以采用定距钳的0-300mm提前换向通过微量调节来抵消缓冲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控制精度可由软件自由设定,性能稳定,价格实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部分。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式转换部分。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单片机CPU部分。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编码器的接收电路。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部分。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头。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单片机的下载程序接口。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放大部分。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输出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铁鹰数控有限公司,未经威海铁鹰数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98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