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阻芯片自动分拣仪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9805.0 | 申请日: | 2011-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9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汪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时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34 | 分类号: | B07C5/34;B07C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阻 芯片 自动 分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器件的检测分拣设备,尤其是一种电阻芯片自动分拣仪,属于电子器件检测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电阻类电子器件的自动检测分拣设备如申请号为CN02134522.8的中国专利所公开,该设备由带轮、电气系统及显示器、驱动带轮气缸、分选气缸、支板、震盘、底座、检测头、进料控制传感器、料位检测传感器、传动带构成。
此外,申请号为CN200420060718.1、名称为《刚性药头桥丝电阻自动检测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电阻检测装置,该装置的一对下切刀带测量电极,连接于电阻测量仪两极,上切刀上装有正对测量电极的绝缘块,电阻测量仪的信号输出接可编程序控制器输入,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输出接气动手指。自动检测分选的电路可以参见申请号为CN200420025694.6、名称为《环型压敏电阻参数自动检测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由于可以实现自动上下料、自动检测分选,并可一人多机操作,因此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只适用于传统电阻。随着科技的发展,热敏电阻之类的电阻器件已经芯片化、微粒化,成为只有约0.5x0.5mm的芯片状。沿用上述现有技术除了必须协调规格微小化带来的问题,而且还存在以下难题:
1、水平输送的芯片只能采取测试头上下检测的方式,不仅检测动作不够流畅,而且不利于检测后的分拣。
2、为了提高检测效率,芯片输送过程中紧密排列,在转弯或转移过程中容易阻塞,出现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可以使检测与分拣有机结合,并且可以有效避免输送过程发生阻塞的电阻芯片自动分拣仪,从而保证高效检测,满足大批量生产的检测分拣需求。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电阻芯片自动分拣仪包括机座和检测电路,所述机座的平台装有由摆转振动送料盘和切向出料槽组成的盘形送料机构,所述出料槽的出口下方安置由V形接料槽和对接的平送导轨构成的直立输送机构,所述平送导轨的上表面和V形接料槽的槽底具有与电阻芯片厚度相配的连续垂向导槽,所述直立输送机构的平送导轨出口端安置位于机座上的夹持检测机构;所述夹持检测机构由升降板以及安置在升降板上水平分合移动的一对夹钳检测触头构成,所述夹钳检测触头的信号输出端接所述检测电路的信号输入端。
这样,当与受控与检测电路的机器手分拣机构组合配套后,即可高效完成电阻芯片的自动检测分拣。工作时,放入摆转振动送料盘的电阻芯片在该摆转振动作用下沿切向出料槽水平排队输送,当转移到出料槽的出口下方的V形接料槽时,在V形槽的作用下,将自动滑入垂向导槽,由原先的水平状态变为直立状态,从而实现水平输送变为直立输送的。当由平送导轨出口端输出时,夹持检测机构的夹钳检测触头水平方向合拢,在夹持的同时完成检测信号的输出,接着随升降板的上升将被检测的芯片转移给机械手,机械手根据检测数据,将被检电阻芯片转移到不同的分级盒中,完成一个电阻芯片的检测分拣周期。
由于电阻芯片由盘形送料机构输出后,即进入直立直线输送状态,因此完全避免了阻塞发生,并且进入检测阶段的电阻芯片处于直立状态,夹持转移和检测可以同步进行,因此效率极高,并且稳定可靠,从而可以满足大批量生产的检测分拣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完善是:所述平送导轨底部安置在延伸出垂向衔铁的振动座上,所述振动座通过大致为垂向的振动簧片与基座连接,所述基座上固定有位于垂向衔铁一侧的电磁线圈。工作时,只要控制电磁线圈按一定频率得电与失电,即可使衔铁带动振动座在振动簧片的受力位置与自然位置之间往复摆动,从而带动直线送料机构往复振动。当电阻芯片落在V形接料槽中,在斜面引导下将自动滑入垂向导槽,从而处于直立状态。而直线送料机构往复振动时,由于电磁吸合的加速度大于振动簧片复位时的加速度,因此直立状态的电阻芯片可以连续排列,在振动过程中不断间歇送进,直至达到检测出口,十分稳定可靠,不会阻塞。
为了避免直线送料振动对检测设备其它部位的影响,所述基座通过垂向的减震簧片与底座连接,所述减震簧片的弹性系数大于振动簧片的弹性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时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时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98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