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磨床电磁吸盘充退磁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9767.9 | 申请日: | 201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8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边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铁鹰数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13/00 | 分类号: | H01F13/00;B24B4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磨床 电磁 吸盘 退磁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退磁控制器,尤其是一种磨床电磁吸盘充退磁控制器。
背景技术
电磁吸盘充退磁控制器是电磁吸盘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电磁吸盘整体性能和使用安全,因此,磨床的电磁吸盘充退磁控制电路设计对于方便安全地吸合、取走工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冲退磁功能的实现主要通过搭建模拟电路和单片机加晶闸管两种方式,但这两种充退磁方式有许多不足之处:①结构复杂,造价较高,对于以低成本为设计要点之一的通用工业产品而言,成本偏高;②晶闸管在频繁切断电路的时候,非常容易损坏,寿命较短;另外,还有诸如退磁时间长,功耗大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成本较高、结构复杂、寿命较短等问题,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寿命长,电路由单片机控制,应用外围固态继电器实现无触点导通和截止的磨床电磁吸盘充退磁控制器。
为完成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由控制回路连接主回路组成,其特点是主回路中,交流电源通过固态继电器K2与整流模块D1连接,整流模块D1与双刀双掷继电器K1连接,双刀双掷继电器K1输出直流电压并与电磁吸盘相连;控制回路中,外部状态控制电路与单片机控制电路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分两路分别与输出驱动电路和固态继电器K2连接,输出驱动电路与双刀双掷继电器K1连接。
主回路是单相交流输入的两端分别接保险F1的一端、电阻R2和固态继电器K2的常开开关一端的公共端,整流模块D1的2脚与保险F1和电阻R2的公共端相连,4脚与固态继电器K2常开开关的触点相接,输出1脚正极接双刀双掷继电器K1常闭开关的触点的公共端,输出3脚负极接地,双刀双掷继电器K1的公共端分别接直流输出端和保险F2的一端,双刀双掷继电器K1的线圈两端与二极管D2并联后分别接直流24V电压和源极驱动U2的20脚,固态继电器K2的一端接单片机U1的P2.1脚,另一端接直流5V电压。
外部状态控制电路包括与单片机U1的P1.0脚相连的充磁状态控制和与单片机U1的P1.1脚相连的退磁状态控制,充磁状态控制中,光电耦合器IC1的1脚接直流24V电压,2脚分别接电阻R6和电容C4,电阻R6与二极管D3连接,电容C4接地,3脚接地,4脚分别接电阻R4和电阻R5,电阻R4与直流5V电压相接,电阻R5与单片机U1的P1.0脚相连;退磁状态控制中,光电耦合器IC2的1脚接直流24V电压,2脚分别接电阻R9和电容C5,电阻R9与二极管D4连接,电容C5接地,3脚接地,4脚分别接电阻R7和电阻R8,电阻R7与直流5V电压相接,电阻R8与单片机U1的P1.1脚相连。
单片机控制电路是单片机U1的P1.0脚、P1.1脚、P2.0脚、P2.1脚分别经过电阻R5与光电耦合器IC1的4脚连接、经过电阻R8与光电耦合器IC2的4脚连接、与源极驱动U2的1脚连接、与固态继电器K2的一端连接,9脚分别与电容C8和电阻R10连接,电容C8接直流5V电压,电阻R10接地,40脚接直流5V电压,并与20脚通过电容C1串联,18脚、19脚分别串联电容C3、C2接地,并且通过外部晶振Y1相连,29脚、31脚分别接直流5V电压;另外,单片机U1还可以P2.0脚、P2.1脚分别与固态继电器K2的一端连接、与源极驱动U2的1脚连接。
输出驱动电路是源极驱动U2的1脚、20脚分别接单片机U1的P2.0脚、双刀双掷继电器K1线圈的一端,10脚通过电阻R3与二极管DS1相连,并直接接直流5V电压,11脚接直流24V电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铁鹰数控有限公司,未经威海铁鹰数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97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通讯收发模块涂覆绝缘工艺
- 下一篇:激光烧结固化涂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