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挠性平型线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9215.8 | 申请日: | 2011-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7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杰;蔡旺昆;韦冠仰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77 | 分类号: | H01R12/77;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9 江苏省苏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挠性平型 线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方便插拔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突飞猛进,各种电子产品已日益普及地应用于我们的工作及生活当中。在各种电子产品中,软性排线被大量应用以做为讯号传输的途径。
用于传输讯号的软性排线在安装于电子产品时,常常需要将软性排线插拔于连接器上,为了方便软性排线插拔于连接器,一般习知的作法是利用麦拉(mylar)胶带将一麦拉提手贴合于软性排线的一端,利用固定于软性排线的麦拉提手作为手持插拔的施力部。
然而,此种习知的方法在制程上并不方便量产操作,其需要先将麦拉提手贴合于麦拉胶带上,接着将麦拉胶带贴合在软性排线,如此才完成在软性排线形成麦拉提手的目的,所以并不适合于制程上的大量生产。此外,经过麦拉胶带贴合固定的软性排线,如果想要将已贴合固定的软性排线重工的话,需要非常麻烦地将麦拉胶带从软性排线去除,所以此种固定方法对于重工制程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习知软性排线利用麦拉胶带将麦拉提手贴合固定于软性排线,容易有不利于制程上大量生产及重工制程的问题产生。本实用新型的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是利用固持本体所形成的容置空间来容置软性排线,并利用固持本体上的定位部将软性排线干涉固定于固持本体上,如此就可以达到将设有手持部的固持本体固定于软性排线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包括一固持本体,其中该固持本体设有一容置空间及位于该容置空间两侧的一定位部,且该固持本体设有一手持部;以及一软性排线,组装于该固持本体的该容置空间内,其中该软性排线的前端设有复数接点,且其前端两侧各设有一干涉部,该定位部是卡合于该干涉部,以将该软性排线固定于该固持本体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中该固持本体是为塑料射出一体成型的结构,该定位部是包括连接于该固持本体的一弹性臂及位于该弹性臂前端的一卡合点,该干涉部是为一孔洞,该卡合点卡合于该孔洞中。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中该固持本体包括一底板及连接于该底板上的一顶板,该顶板与该底板呈上下相对设置以形成该容置空间,该顶板左右两侧各设有朝该底板延伸的该弹性臂,该手持部连接于该顶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中该顶板是经由一连接部连接于该底板上,该连接部位于该顶板与该手持部之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中在对应于该弹性臂前端的该卡合点的该底板上设有一开孔,该手持部沿着该软性排线的长度方向延伸。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中该固持本体包括一底座及组装于该底座上的一上盖,该底座设有一承载面、一卡扣部及该定位部,该上盖设有一压合面、一扣卡部及该手持部,该压合面相对于该承载面设置以形成该容置空间,该卡扣部干涉于该扣卡部以将该上盖固定于该底座上,该软性排线位于该承载面与该压合面之间,该干涉部是定位卡合于该定位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中于该承载面的左侧设有一向上延伸的上侧壁,该上侧壁沿着该承载面的长度方向延伸一上水平部,该上侧壁上形成该定位部,该定位部是可供该干涉部定位卡合之用,该上盖设有一上缺口可嵌合于该上水平部,该手持部设置于该上盖且沿着该软性排线的长度方向延伸。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中于该压合面的右侧设有一向下延伸的下侧壁,该下侧壁沿着该压合面的长度方向延伸一下水平部,该下侧壁上形成该定位部,该定位部是可供该干涉部定位卡合之用,该底座设有一下缺口可嵌合于该下水平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中该承载面上设有一第一开孔,该上水平部与该第一开孔呈上下相对设置,该压合面上设有一第二开孔,该第二开孔与该下水平部呈上下相对设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挠性平型线缆结构,其中该卡扣部沿着该承载面的长度方向延伸,该扣卡部沿着该压合面的长度方向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92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织机织边机构
- 下一篇:锅炉有机酸洗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