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钻机横向钻进用的湿式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8710.7 | 申请日: | 201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0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汝刚;徐修平;杨晓军;曾申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1/015 | 分类号: | E21B21/015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常前发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机 横向 钻进 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装置,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适于井下、巷道横向钻进作业用的湿式除尘器,适用于冶金、煤炭、化工、黄金等行业的地下矿山用于钻机横向钻进作业的除尘,也可用于地铁等地下工程钻机横向钻进作业。
背景技术
矿物开采或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它或沉积于井巷四壁,或悬浮于井巷空间。不仅污染生产环境,而且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长期从事采掘和粉尘作业环境的职工,能引起职业病—尘肺病;煤炭粉尘还会发生爆炸危害,严重威胁着矿井安全。因此,搞好矿井粉尘综合治理已迫在眉睫。井下矿山生产过程中粉尘主要来源于采掘工作面,尤其是采掘机械的迅速发展,采掘能力也随之加大,促进煤炭产量成倍增长。但是,在这种生产条件下矿井的产尘强度也随之增大,采掘工作面的粉尘浓度大幅度增加,据统计,在地质条件和通风状况基本相同情况下,不同的采掘方法其粉尘浓度相差很大。例如,在无防尘措施条件下,炮采时的粉尘浓度为300~500mg/m3,而机采时的粉尘浓度可达1000~3000 mg/m3,综采则高达4000~8000 mg/m3。
目前,井下采掘过程中的防尘主要有综掘机外喷雾与巷道风流净化水幕联动自动喷雾降尘技术、风水高压远程放炮自动喷雾技术等,但对钻机横向钻进用的除尘技术和装置的研究和应用较少。
2009年07月29日公告的CN201280902Y中国实用新型说明书公开了一种钻机除尘器,这种除尘器包括了除尘导管、灭尘室、接尘箱、密封件及喷雾装置。工作时,除尘导管的出钻口深入煤层,并在其外缘四周密封,钻杆经除尘导管入钻口穿入,从出钻口钻进煤层,粉尘在钻杆旋转产生的风压下从钻杆与除尘导管出钻口之间的空隙喷入到除尘导管中,因除尘导管的入钻孔被密封件密封,粉尘顺除尘导管与灭尘室的连接口进入灭尘室,同时喷雾装置开始喷射水雾,粉尘因水雾湿润变沉后落入接尘箱进行一次除尘,若一次除尘效果不好,开启接尘箱上的喷雾装置进行二次除尘。但是该装置结构较复杂,制作成本高,不利批量化的生产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在水压不足条件下不影响除尘效果的钻机横向钻进用的湿式除尘器。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型钻机横向钻进用的湿式除尘器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钻机横向钻进用的湿式除尘器包括一个外侧带有注水口的中空腔体构成的除尘室,中空腔体内设有扇叶状旋转装置,除尘室内侧设有射流孔,除尘室内侧靠近钻进方向连接护壁套管,除尘室末端下部设置有排渣口。
所述的注水口以倾斜角度朝向扇叶状旋转装置;所述的中空腔体内设有的扇叶状旋转装置由支承轴固定于中空腔体末端。
所述的除尘室为方管状,所述的除尘室内侧设有的射流孔沿钻孔轴线径向错列布置。
所述的排渣口内壁周边沿轴向错列布置射流孔,排渣口为方形或圆形。
使用时将护壁套管插入要钻的孔径之内,然后与除尘室固定连接,钻杆通过除尘室及护壁套管后钻进工作开始。注水时由于注水口注入的水流冲击扇叶状旋转装置产生动能将推压水流加速通过射流孔,钻进时产生的渣屑及粉尘因四周封闭只能顺螺纹进入除尘室内,除尘室内的射流孔喷出的水雾将会湿润渣屑并捕捉粉尘,因重力沉降作用,混合粉尘及渣屑的固、液混合物将会通过排渣口排出,此时排渣口出的射流孔喷出的水雾对粉尘及渣屑进行二次除尘。
本实用新型直接使用工作现场用水管网中的水源,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且不受多工作面共用同一管网中水源导致水压减少影响除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易于批量化生产,无需用气增压。使用时,在同一用水管网中的水流被分流情况下不会减弱除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钻机横向钻进用的湿式除尘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钻机横向钻进用的湿式除尘器作更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87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氧电池座组件、氧电池组件及麻醉机
- 下一篇:荧光观察系统和滤光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