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直径钢绞线挤压式锚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37774.5 | 申请日: | 2011-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5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茜;唐茂;朱莹;梅治乾;于滨;刘建英;张强;张清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市邱姆预应力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C5/12 | 分类号: | E04C5/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 |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径 钢绞线 挤压 式锚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绞线固定端挤压式锚具,特别是关于一种在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对大直径钢绞线端部锚固的挤压式锚具。
背景技术
随着结构设计需要和材料科学的发展进步以及施工工艺的不断革新,为适应大跨度,重负荷的预应力结构的要求,预应力钢绞线正逐渐向大直径方向,高强度方向发展,以减少每束预应力筋中钢绞线的数量。而我国目前所采用的预应力钢绞线多为1×7结构,直径为Φ12.7,Φ15.2mm,强度为1860MPa级,尚缺少大直径高强度钢绞线在工程中的应用。在现有原料和工艺水平下,发展1×19结构钢绞线是增大钢绞线直径,从而提高钢绞线的破断力的主要发展方向。国内已经有厂家生产了1×19结构,直径Φ21.8mm、Φ28.6mm,强度1860MPa级的钢绞线,并有厂家研制生产了夹片式的锚具,但是尚没有专门用于1×19结构钢绞线的固定端专用锚具。采用夹片锚作为固定端锚具使用,存在施工操作复杂,成本较高,容易滑脱等问题;采用现有技术使用挤压式锚具作为固定端锚具,存在由于1×19结构钢绞线的19根钢丝分三层排列,传递到内层钢丝和中心钢丝的挤压力较小,因而张拉时钢绞线容易发生抽丝的问题,无法保证对这种钢绞线的可靠锚固。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大直径1×19结构钢绞线的挤压式固定端锚具,用以解决现有挤压锚不能锚固大直径1×19结构钢绞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大直径钢绞线挤压式锚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钢绞线,所述钢绞线一端的中心钢丝与外层钢丝之间楔入有一锥形套;所述钢绞线一端设置有一异形钢丝衬套,所述异形钢丝衬套由截面呈正三角形的异形钢丝缠绕而成,所述异形钢丝衬套外部设置有一圆筒形挤压套,所述挤压套的一端外壁呈圆锥状,另一端内壁呈圆锥状;安装有所述锥形套的钢绞线、异形钢丝衬套和挤压套通过挤压模后被挤压联结成一体。
所述异形钢丝衬套中异形钢丝首先绕自身轴线方向扭转后,再缠绕成一内径与所述钢绞线的外径相同的圆筒形弹簧状,所述圆筒形弹簧状的缠绕方向与所述钢绞线钢丝的旋向相反。
所述异形钢丝正三角形截面的边长为0.6mm~1.2mm。
所述钢绞线一端的端头与所述异形钢丝衬套端面平齐,所述钢绞线该端的端头外露出所述挤压套2mm~5mm。
所述挤压套呈圆锥状外壁的圆锥角为3°~6°;所述挤压套呈圆锥状内壁的圆锥角为18°~22°。
所述锥形套外锥面的圆锥角为5°~7°。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由于在1×19结构钢绞线中心钢丝与外层钢丝之间设置了锥形套,使钢绞线的端部胀大,增加了挤压套对钢绞线以及各层钢丝之间的挤压力,能够防止张拉时钢绞线发生抽丝,提高了锚固性能;2、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挤压套内设置异形钢丝衬套,且异形钢丝衬套中异形钢丝自身的扭转方向与圆筒形弹簧状的缠绕方向相同,与钢绞线钢丝的旋向相反,因此两者挤压配合后能产生较大的挤压力,从而保证了锚固的可靠性3、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异形钢丝衬套中采用截面呈正三角形的异形钢丝,因此通过挤压模被挤压后,可以使钢丝截面的三角形刃边嵌入钢绞线的外表面及挤压套的内表面,有效地增加了挤压套与钢绞线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锚固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可靠地对直径为φ21.8mm、φ28.6mm,强度为1860MPa级的1×19结构预应力钢绞线进行锚固,同时也能用于1×7结构预应力钢绞线。与现有技术的挤压锚相比,该挤压式锚具对钢绞线夹持力大,锚固性能可靠,它可广泛用于建筑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锥形套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异形钢丝衬套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挤压套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成型过程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送入挤压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钢绞线1,钢绞线1为市场上出售的1×19结构钢绞线,在钢绞线1一端的中心楔入一锥形套2(如图2、图3所示),锥形套2外锥面的圆锥角为2γ=6°,该圆锥角可以在5°~7°范围内变化;锥形套2内壁为一圆形通孔21,锥形套2设置在钢绞线1的中心钢丝11与外层钢丝12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市邱姆预应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市邱姆预应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77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