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柔性快速夹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6515.0 | 申请日: | 201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9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常新山;秦宝荣;杜建军;石俊瑜;胡颖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杭机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翁霁明 |
地址: | 31110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快速 夹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曲轴端部结构加工用专用夹具,尤其是一种曲轴端部结构加工用的柔性快速夹具装置。
背景技术
图1、2所示为台湾某公司开发并应用的一种曲轴端部结构加工用专用夹具,它包括有一工作台11,工作台11上通过滑轨12安装有左右两块底板13,底板13上各安装有一V型支架14,并用该V型支架14定位曲轴15的曲拐轴颈,在所述曲拐轴颈的上方用一摆动压板16的一端夹紧;所述摆动压板16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底板13上的支撑杆17相连,摆动压板16的中间相连有一油缸18,该油缸18被安装在底板13上的一油缸底座19上,曲轴15的中间还采用V型块实现辅助定位和夹紧。上述结构的专用夹具是通过曲轴两端的V型支架14在曲拐轴颈处定位,因此装夹过程中定位的稳定性差,曲轴15的中间V型块向上顶住曲拐轴颈时,存在过定位现象,夹紧力过大容易引起曲轴变形,过小起不到辅助定位作用。该夹具需要两次夹紧,夹具的工作效率低。另外,该夹具不能用于不同规格的曲轴加工,当更换产品时,需要更换相应的夹具,增加了工艺装备的成本和生产准备周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装夹过程中定位的稳定性好,定位精度高,工作效率高的柔性快速夹具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它包括有一底板,在底板的左右各有一个导轨支架,其上通过导轨个安装有一拖板,拖板上各有一定位曲轴的回转支承轴颈的V型块,曲轴的回转支承轴颈上用回转油缸压板机构夹紧,曲轴中间的曲拐侧边设置有一自动定心机构并对曲拐两侧夹紧以实现辅助定位。
所述的回转油缸压板机构包括有一压紧于曲轴的回转支承轴颈上压板,压板的一端部通过一可调螺杆固定于所述的油缸底座,且所述油缸底座上安装有一与压板中间相连的油缸。
所述的自动定心机构包括有一安装在底板上的中间导轨,在该中间导轨上通过一曲块油缸相连有一对曲拐侧边进行辅助定位的中间支架。
所述的底板上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一电机,所述电机通过丝杆穿过各自侧的拖板与一侧底板上的轴承支架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夹具具有较高的柔性,两端的定位夹紧急购模块可在夹具体上作伺服运动,当加工的产品规格变化时,只需要通过程序调整两端定位夹紧机构模块的轴向位置即可,极大地减化了产品转换时,工艺装备的调整,提高了调整的精度,缩短了生产准备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介绍:图3、4、5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有一底板21,在底板21的左右各有一个导轨支架22,其上通过导轨23各安装有一拖板24,拖板24上各有一定位曲轴25的回转支承轴颈的V型块26,曲轴的回转支承轴颈上用回转油缸压板机构夹紧,曲轴25中间的曲拐侧边设置有一自动定心机构并对曲拐两侧夹紧以实现辅助定位。
图4所示的回转油缸压板机构包括有一压紧于曲轴的回转支承轴颈上压板27,压板27的一端部通过一可调螺杆28固定于所述的油缸底座29,且所述油缸底座29上安装有一与压板27中间相连的油缸30。
所述的自动定心机构包括有一安装在底板21上的中间导轨31,在该中间导轨31上通过一曲块油缸32相连有一对曲拐侧边进行辅助定位的中间支架33。
图5所示,所述的底板21上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一电机34,所述电机34通过丝杆35穿过各自侧的拖板24与一侧底板上的轴承支架36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夹具在曲轴回转轴颈处实现主定位,装夹过程中定位稳定性好,中间采用自动定心机构在曲拐的侧边定位,不存在过定位现象,定位精度高。所述夹具的夹紧和辅助定位一次自动完成,工作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杭机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杭机数控机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65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