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机车车辆受电弓接触压力在线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6313.6 | 申请日: | 201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5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石峥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拓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0019 江苏省南京市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机车车辆 受电弓 接触 压力 在线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的在线自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指铁路、城轨及地铁机车车辆受电弓的在线自动检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轨道机车车辆受电弓接触压力在线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受电弓是轨道机车接收接触网电力的核心部件,在高速电气化铁路系统中,必须保持稳定的受流状态,即要求受电弓与接触线间要有一定的接触压力。当接触压力过大时,接触线抬升量过大,使接触线局部弯曲,引起接触线疲劳损伤,同时使接触线磨耗增大,严重时造成弓网事故;当受电弓与接触网接触压力过低时,易产生离线,即受电弓脱离接触线并产生电弧。
在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0710050923.8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案,该发明专利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采用一种等臂杠杆的方式,杠杆支点的一侧承受受电弓向上的接触压力,杠杆支点的另一侧产生相反方向的拉力,然后通过检测拉力来推算出受电弓的接触压力。但在实际实行中,发现以下典型不足:1、这种检测力臂L’等于受力力臂L 的杠杆结构,检测应力的力臂长,振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大;2、钢丝牵引的拉力传感器行程大,即检测位移H’和受力位移H都较大,对传感器要求高,同时检测到的压力F’没有放大,精度难于保证;3、结构过于复杂,难于安装和维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力臂短、位移变化小且检测精度高、结构精巧、易安装维护的轨道机车车辆受电弓接触压力在线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轨道机车车辆受电弓接触压力在线检测装置,包括位于轨道外侧的固定架,固定架的顶端设有固定安装的安装支架,安装支架的一端伸出固定架并朝轨道方向延伸,所述安装支架伸出部的下侧设有第一垂直绝缘子,第一垂直绝缘子的上端与安装支架固定相连,第一垂直绝缘子的下端与水平连接臂的一端通过铰链支点活动相连,水平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水平绝缘子的一端固定相连,且其连接部与第二垂直绝缘子的下端固定相连,第二垂直绝缘子的上端向上穿过安装支架并通过挤压弹簧与固定设置的压力传感器相连,压力传感器与地面计算机电连接;所述水平绝缘子的另一端弯折向下通过连接头与接触网相连。
所述第二垂直绝缘子的上端向上穿过安装支架上设置的通孔并在第二垂直绝缘子的顶端设有固定的螺母,所述螺母的上侧设有挤压弹簧,挤压弹簧的上侧设有固定设置的压力传感器。
所述螺母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
所述的安装支架上设有固定的传感器罩,螺母、挤压弹簧和压力传感器置于传感器罩内,其中压力传感器固定在传感器罩的顶部下侧。
所述的连接头与接触网上侧固定设置的接触网固定夹活动相连。
所述接触网固定夹的横截面呈朝水平方向开口的U型结构。
所述安装支架伸出部的端部上侧设有受电弓感应探头。
所述的受电弓感应探头与地面计算机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带阻尼作用的弹簧和压力传感器相组合的结构,取代了行程较大的拉力传感器加钢丝绳结构,使得压力传感器的力臂更短,压力被成倍放大,检测精度更高;同时压力传感器的行程缩短,结构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网固定夹采用朝水平方向开口的U型结构并与连接头活动连接,使得接触网因受力或者温度变化产生伸缩时,可以自由位移不影响检测;并且安装或拆卸时,直接将连接头移出接触网固定夹即可,便于安装维护。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现有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图2的A部放大部分的右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其中:1—固定架;2—安装支架;3—第一垂直绝缘子;4—水平连接臂;5—铰链支点;6—第二垂直绝缘子;7—水平绝缘子;8—螺母;9—挤压弹簧;10—压力传感器;11——连接头;12—接触网;13—通孔;14—传感器罩;15—接触网固定夹;16—受电弓感应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拓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拓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63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