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S型雾化喷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5700.8 | 申请日: | 201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0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何林霏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林霏 |
主分类号: | F02M61/18 | 分类号: | F02M61/18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章翠云 |
地址: | 315613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雾化 喷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燃油发动机的喷嘴,特别是一种具有S型喷射流道、雾化效果好的喷嘴。
背景技术
用于燃油发动机的雾化喷嘴通过将燃油雾化后喷出,从而提高发动机燃烧效率。目前,公知的喷油器喷嘴结构,普遍采用直出式结构。液体在经过喷嘴结构已直接的,平顺的路径流过喷孔,此结构形式简单,但是在相同的喷孔数量和孔径前提下,液体经过喷孔后的雾化效果较差,对于燃油发动机的喷嘴来说,如要获得更好的燃油或液体的雾化效果,只有增加喷孔的数量和减小孔径这一条路,但这样会带来加工制造成本的大幅度增加。中国专利局于2006年10月11日公开的,专利号为“200520103608.3”的“喷嘴装置”,它包含一连接座,该连接座为一可与管路连接的流道,其顶面设有一与流道相连通的容置槽;一结合于连接座上且与容置槽相连通的固定件,固定件上设有一开口;以及一容置于固定件与连接座间的喷嘴,该喷嘴连通连接座的流道且伸出固定件的开口,喷嘴伸出开口的一侧设有一凸出部,凸出部壁面上设有螺旋剖沟状的喷口。它虽然可以通过螺旋喷口增加雾化效果,但是螺旋喷口的制造难度大、制造成本高,因此无法大量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为人们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雾化效果好的雾化喷嘴,用于燃油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S型雾化喷嘴包括阀座以及位于阀座内的阀体,在阀体和阀座之间留有过流通道,该阀体由电磁阀控制前后伸缩,在阀座内腔前侧设置有锥形止口,阀座的前侧设置有喷孔板,该喷孔板上开设有与阀座内腔相通的至少一个喷孔,在阀座与喷孔板之间设置有过孔板,在过孔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过流孔,且过孔板的前侧内凹形成改道腔,该改道腔位于过流孔和喷孔之间,所述的过流孔与喷孔错位设置。
所述的过流孔位于过孔板的中心,所述的喷孔设置有多个,并且均偏离喷孔板的中心。
所述的喷孔位于喷孔板的中心,所述的过流孔设置有多个,并且均偏离过孔板的中心。
所述的阀体包括固定于一体的钢柱和钢珠,其固定方式为焊接或螺纹连接,且钢珠与阀座内腔前侧的锥形止口相对。
所述的过孔板与阀座加工成一体。
所述的过孔板与阀座的固定方式为铆接,焊接,螺纹连接,过盈压接。
所述的过孔板与喷孔板的固定方式为铆接,焊接,螺纹连接,过盈压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过流孔和喷孔错位设置,在阀座内腔的前侧形成S型的喷射流道,因此从阀座喷出的雾状燃油会在改道腔内多次撞击,产生大量紊流,使雾状燃油细化成更小的颗粒,从而获得更好雾化效果,使发动机燃烧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了排放,节约了能源。并且该产品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S型雾化喷嘴,它包括阀座4位于阀座4内的阀体3,在阀体3和阀座4之间留有过流通道8。所述的阀体3包括固定于一体的钢柱1和钢珠2,其固定方式为焊接或螺纹连接,且该阀体3由电磁阀控制前后伸缩。在阀座4内腔前侧设置有锥形止口5,且钢珠2与锥形止口5相对。当电磁阀断电时,阀体3前伸,使钢珠2与锥形止口5闭合,此时过流通道8断开,当电磁阀通电时,阀体3向后缩进,钢珠2与锥形止口5分开,此时过流通道8打开,燃油在通过钢珠2和锥形止口5后雾化。阀体3通过钢柱1与钢珠2固定连接的优点不仅在于加工更为方便,且由于钢珠2本身的光滑度高,确保了钢珠2与锥形止口5闭合时的密封性。阀座4的前侧设置有喷孔板7,在喷孔板7上开设有与阀座4内腔相通的至少一个喷孔11,燃油经过阀座4的内腔后从喷孔11喷出。在阀座4与喷孔板7之间设置有过孔板6,过孔板6与阀座4可以加工成一体,也可以通过铆接,焊接,螺纹连接,过盈压接等方式固定连接,过孔板6与喷孔板7也可以通过铆接,焊接,螺纹连接,过盈压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过孔板6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过流孔9,且过孔板6的前侧内凹形成改道腔10,该改道腔10位于过流孔9和喷孔11之间,且过流孔9与喷孔11错位设置,因此在阀座4内腔的前侧形成S型的喷射流道。从阀座4喷出的雾状燃油会在改道腔10内多次撞击,产生大量紊流,使雾状燃油细化成更小的颗粒,从而获得更好雾化效果。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过流孔9位于过孔板6的中心,所述的喷孔11设置有多个,并且均偏离喷孔板7的中心从而形成多个S型的喷射流道。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喷孔11位于喷孔板7的中心,所述的过流孔9设置有多个,并且均偏离过孔板6的中心,从而形成多个S型的喷射流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林霏,未经何林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57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粘稠度流体传输泵端盖
- 下一篇:一种大通径易拆装井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