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5025.9 | 申请日: | 201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6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川岸朋树;中原祯仁;坂口丰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C02F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刘煜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气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膜分离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使用膜分离装置,该装置使用处理槽中配置的膜分离组件来进行被处理水的固液分离。膜分离装置具有散气装置,该散气装置包括送风机以及散气管。在膜分离组件的下方,配置有通过送风机供给空气的散气管,通过从散气管放出的空气气泡来对处理槽内的被处理水进行曝气,同时利用从散气管放出的空气气泡的上升来生成气液混合流,使膜分离组件摇动而将其过滤面上附着的污泥剥离,从而抑制膜表面的网眼堵塞。
这里,散气管上的散气孔因为散气而通过空气,但长时间使用的话会因为散气管内堆积的污泥以及散气运行停止时沉降、堆积的污泥等,发生孔堵塞。
因此,延长散气管而将其与输送空气的送风机的吸入侧连接,在将送风机的散气运行停止后,再次驱动送风机,这次从送风机的吸入侧吸引散气管,使被处理水从散气孔流入,利用被处理水将附着在散气孔周围的固体成分溶解去除。
在上述的以往的散气装置中,送风机的吸入侧与散气管连接,因此污泥会很快地流入散气管的内部,能够去除散气孔的附着物。但是,从散气管流入的污泥就这样流入送风机的吸入侧而导致送风机的损坏,所以必须在送风机和散气管之间设置气液分离装置。
并且,因送风机吸入的散气管内的空气会暴露在污泥中,由此从活性污泥中产生腐蚀性的气体,也存在损坏送风机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气装置,能够在对散气管中的散气孔的附着物进行清洗的同时,避免送风机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为,一种散气装置,包括:散气管,该散气管浸渍在处理槽内的被处理水中,并具有多个散气孔;以及气体供给装置,该气体供给装置通过气体供给管与所述散气管连接,该散气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气体供给管上连接有使所述散气管内产生负压的负压发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2为,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的散气装置,所述负压发生装置为与流体供给装置连接、并使从所述流体供给装置供给的流体通过内部的吸气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3为,如技术方案2所述的的散气装置,所述流体供给装置为与原水槽连接、并将原水从所述原水槽供给到配置在所述处理槽上游侧的缺氧槽的原水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4为,如技术方案2所述的的散气装置,所述流体供给装置为与所述处理槽连接、并使污泥在所述处理槽和配置在所述处理槽上游侧的缺氧槽之间循环的污泥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5为,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的散气装置,所述负压发生装置为设置在所述气体供给管的中途、并使从所述气体供给装置供给的气体通过内部的喷射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6为,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的散气装置,所述散气管具有:形成有所述散气孔的散气部;以及与该散气部流体连通、配置在该散气部下方并形成有液体导入口的导入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7为,如技术方案6所述的的散气装置,所述散气孔设置在所述散气管的铅直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8为,如技术方案6或7所述的的散气装置,所述液体导入口设置在所述导入部的铅直下方。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所以能够利用负压对散气管中的散气孔的附着物进行清洗,从而避免了送风机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的散气装置的膜分离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形态的通常运行状态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形态的清洗运行状态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形态的通常运行状态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形态的清洗运行状态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形态的通常运行状态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形态的清洗运行状态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4实施形态的通常运行状态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4实施形态的清洗运行状态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10是本发实用新型的散气装置中所使用的较为理想的散气管的侧视图。
图11是沿图10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12是其他较为理想的散气管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丽阳株式会社,未经三菱丽阳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50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息删除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云工作流作业调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