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玻璃加工系统的余气回收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34954.8 | 申请日: | 2011-09-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6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金忠 |
| 主分类号: | C01B33/32 | 分类号: | C01B33/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1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玻璃 加工 系统 回收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涉及水玻璃加工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玻璃加工系统的余气回收机构。
背景技术
硅酸钠的生产方法有干法和湿法,湿法又称为液相法。由于液相法生产硅酸钠能耗低,仅为干法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基本无环境污染,因此,用液相法生产硅酸钠得到了普遍应用。根据液相法生产硅酸钠工艺分析,液相法生产硅酸钠至少存在下述问题:一是当采用在反应釜夹套中通入冷却水吸热降温时,降温时间需要2小时左右,降压时间长,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和电能;二是采用开启减压排空阀缓慢泄入冷凝罐中时,同样需要水进行冷却,降压时间也长,需要消耗大量水和电能;或者采用不降压而是直接将其排到贮存罐中,虽节省了水,但由于压力高,料液中尚有未反应的硅砂,不仅会造成设备管理磨损,导致蒸汽溢出而带走部分硅酸钠,既浪费了大量蒸汽能源,还有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液相法制取硅酸钠的反应装置[申请号:201020216269.0],它包括与至少两只反应釜均相通连接的排料管、与至少两只反应釜均相通连接的蒸汽管,所述排料管上设置有排料控制阀,蒸汽管上设置有进气控制阀,在反应釜之间设置有减压排空管,在减压排空管上设置有减压排空控制阀,减压排空管一端与反应釜相通连接、另一端与蒸汽管相通连接。还有人发明了一种液相法制备液态硅酸钠的过滤设备[申请号:200810061644.6],包括抽滤槽、叶片抽滤机、真空泵、料液储槽和电动行车,叶片抽滤机由若干个抽滤叶片、支架和料液管道组成,料液管道固定在支架顶部,抽滤叶片悬挂在料液管道上,抽滤叶片的料液出口与料液管道连通;抽滤槽位于叶片抽滤机的下方;电动行车设于叶片抽滤机的上方驱动叶片抽滤机移动,真空泵与料液储槽相连接,料液管道和料液储槽连通。
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但是仍然存在着难以合理利用能源,造成热量损失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的水玻璃加工系统的余气回收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水玻璃加工系统的余气回收机构,设置在水玻璃加工系统的气路管道上,其特征在于,本余气回收机构包括空腔体,所述的空腔体上分别连接有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的第一管体、空腔体和第二管体依次连通,所述的空腔体的内部尺寸大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内径。
在上述的水玻璃加工系统的余气回收机构中,所述的空腔体呈圆筒状,所述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分别固定在空腔体端部和侧部,且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中心线相互垂直。
在上述的水玻璃加工系统的余气回收机构中,所述的第一管体的端部设有第一法兰盘,所述的第二管体的端部设有第二法兰盘。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水玻璃加工系统的余气回收机构的优点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空腔体1、第一管体2、第一法兰盘21、第二管体3、第二法兰盘3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水玻璃加工系统的余气回收机构设置在水玻璃加工系统的气路管道上。本余气回收机构包括空腔体1,所述的空腔体1上分别连接有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3,第一管体2、空腔体1和第二管体3依次连通,空腔体1的内部尺寸大于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3的内径。空腔体1呈圆筒状,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3分别固定在空腔体1端部和侧部,且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3中心线相互垂直。第一管体2的端部设有第一法兰盘21,第二管体3的端部设有第二法兰盘31。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空腔体1、第一管体2、第一法兰盘21、第二管体3、第二法兰盘3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金忠,未经张金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49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