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低温绝热罐体液封隔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34660.5 | 申请日: | 2011-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2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 发明(设计)人: | 安彭军;魏明;韩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乌鲁木齐市隆盛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7C1/12 | 分类号: | F17C1/12;F17C3/02 |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周星莹;汤建武 |
| 地址: | 830002 新疆维吾尔自治***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低温 绝热 体液 隔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温绝热罐体液封隔热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卧式低温绝热罐体液封隔热装置。
背景技术
低温绝热容器中,液相管的液封结构是保证低温绝热性能的关键之一,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液封结构的设计是为防止液体管段达到卧式低温绝热罐体外壳体的外部,即所谓的“液体穿透”,通常采用弯管式液封结构用于卧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如附图2),在接管外部阀门关闭的情况下,由于B点的位置高于A点,达到热平衡后,在A点位置形成汽、液分界面,阻隔低温液体通过位置更高的B点达到接管的外部,从而达到绝热的目的,但一方面对于大口径接管由于受真空夹层尺寸的限制而不易安装使用,另一方面由于弯管式结构增加了低温泵的吸入阻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卧式低温绝热罐体液封隔热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液封装置在大口径接管中不易使用和弯管式结构增加了低温泵的吸入阻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卧式低温绝热罐体液封隔热装置,包括第一出液管、液封装置、第二出液管、卧式低温绝热罐体内容器和卧式低温绝热罐体外壳体;在卧式低温绝热罐体内容器和卧式低温绝热罐体外壳体之间形成夹层,在夹层内有液封装置,第一出液管的上部固定在卧式低温绝热罐体内容器上,第一出液管的右部固定在液封装置上,第一出液管的右端位于液封装置内,第二出液管的中部固定在卧式低温绝热罐体外壳体上,第二出液管的左部固定在液封装置上,第二出液管的左端位于液封装置内,第二出液管的底部高于第一出液管的右端顶部。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第一出液管可包括平行管和竖直管,平行管的下端与竖直管的左端固定连接在一起,平行管的上部固定在卧式低温绝热罐体内容器上,竖直管的右部固定在液封装置上,平行管的右端位于液封装置内。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第二出液管与第一出液管在液封装置内上下错位分布,达到液封隔热的目的,因此所占空间小,不受卧式低温绝热罐体内容器和卧式低温绝热罐体外壳体之间真空夹层尺寸的限制,还减少了低温泵的吸入阻力。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现有液封结构的主视剖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 1为液封装置,2为第二出液管, 3为卧式低温绝热罐体内容器,4为卧式低温绝热罐体外壳体,5为夹层,6为平行管,7为竖直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所示,该卧式低温绝热罐体液封隔热装置包括第一出液管、液封装置1、第二出液管2、卧式低温绝热罐体内容器3和卧式低温绝热罐体外壳体4;在卧式低温绝热罐体内容器3和卧式低温绝热罐体外壳体4之间形成夹层5,在夹层5内有液封装置1,第一出液管的上部固定在卧式低温绝热罐体内容器3上,第一出液管的右部固定在液封装置1上,第一出液管的右端位于液封装置1内,第二出液管2的中部固定在卧式低温绝热罐体外壳体4上,第二出液管2的左部固定在液封装置1上,第二出液管2的左端位于液封装置1内,第二出液管2的底部高于第一出液管的右端顶部,这样,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占空间小,不受卧式低温绝热罐体内容器3和卧式低温绝热罐体外壳体4之间夹层5尺寸的限制。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A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所示,根据需要,第一出液管包括平行管6和竖直管7,平行管6的左端与竖直管7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一起,竖直管7的上部固定在卧式低温绝热罐体内容器3上,平行管6的右部固定在液封装置1上,平行管6的右端位于液封装置1内。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乌鲁木齐市隆盛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乌鲁木齐市隆盛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46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