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升温快速的陶瓷加热棒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4413.5 | 申请日: | 201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0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石荣;江华;赵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格睿伟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42 | 分类号: | H05B3/4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5209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温 快速 陶瓷 加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加热器,尤其是可应用于汽车检测传感器、汽化器、电烙铁、氧传感器等需要加热升温零部件的陶瓷加热棒,具体是对电阻发热线路的改进结构,在IPC分类中归属于H05B3大组类别。
背景技术
陶瓷加热器是一种高效热分部均匀的加热器,能够确保热面温度均匀,消除了设备的热点及冷点,且具有长寿命、保温性能好、机械性能强、耐腐蚀、抗磁场等优点,大量应用于汽车检测传感器、汽化器、电烙铁、氧传感器等需要加热升温零部件或其他场合中。
现有的陶瓷加热棒的结构是:陶瓷圆柱芯体及由陶瓷片卷曲并紧套于陶瓷圆柱芯体外侧形成的筒状陶瓷层组成,筒状陶瓷层内侧壁印刷有电阻发热线路,此发热线路两末端分别穿过内侧壁两个小孔同外侧壁的两个电极焊盘相连,电极焊盘上分别焊接有引线。
现有的陶瓷加热棒的不足之处在于:已有的电阻发热线路的结构设计决定陶瓷加热棒只能是慢慢升温的发热方式,无法适用于一些需要快速升温的场合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改进了电阻发热线路结构的升温快速的陶瓷加热棒以满足一些场合的使用需要。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升温快速的陶瓷加热棒,由陶瓷圆柱芯体及由陶瓷片卷曲并紧套于陶瓷圆柱芯体外侧形成的筒状陶瓷层组成,筒状陶瓷层内侧壁印刷有电阻发热线路,此发热线路两末端分别穿过内侧壁两个小孔同外侧壁的两个长方形的电极焊盘相连,电极焊盘上分别焊接有引线。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的发热线路在沿棒体长度方向上采用不等宽设计,从靠近发热线路两末端的上端向下端的线宽逐渐变小。
进一步的,所述的下端最窄处的线宽为上端最宽处的线宽的50%-80%。发热线路上、下端的线宽采用该渐变比例,使发热效果更快速、发热更集中。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对发热线路的结构进行改进,发热线路在沿棒体长度方向上采用不等宽设计,从靠近发热线路两末端的上端向下端的线宽逐渐变小,使其具有更大的电阻,在加热区内聚集更高的热量,实现快速升温,可以适用于一些需要快速升温的场合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陶瓷加热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陶瓷加热棒的筒状陶瓷层与陶瓷圆柱芯体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已有的发热线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改进的发热线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和图2所示,陶瓷加热棒由陶瓷圆柱芯体1及由陶瓷片卷曲并紧套于陶瓷圆柱芯体1外侧形成的筒状陶瓷层2组成,筒状陶瓷层2内侧壁印刷有电阻发热线路3,此发热线路两末端31分别穿过内侧壁两个小孔同外侧壁的两个长方形的电极焊盘4相连,电极焊盘4上分别焊接有引线5。
参阅图3所示,已有发热线路3在沿棒体长度方向上采用均匀等宽设计。即,靠近发热线路两末端31的上端321’和下端322’的线宽相同。
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线路3在沿棒体长度方向上采用不等宽设计,从靠近发热线路两末端31的上端321向下端322的线宽逐渐变小。优选的,所述的下端322最窄处的线宽d2为上端321最宽处的线宽d1的50%-80%。发热线路上、下端的线宽采用该渐变比例,使发热效果更快速、发热更集中。
本实用新型对发热线路的结构进行改进,发热线路在沿棒体长度方向上采用不等宽设计,从靠近发热线路两末端的上端向下端的线宽逐渐变小,使其具有更大的电阻,在加热区内聚集更高的热量,实现快速升温,可以适用于一些需要快速升温的场合应用。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格睿伟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格睿伟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44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