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捻线机齿轮箱的软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3727.3 | 申请日: | 201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5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梁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凯成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1/36 | 分类号: | D01H1/36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捻线 齿轮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捻线机的组成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捻线机齿轮箱的软边装置,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纱线筒子8’的结构如说明书附图1所述,该类纱线筒子8’两端的纱线较为密集,松软度较差,在纱线染色时染料不能充分进入,从而造成染色不均匀。
而造成纱线筒子8’两端的纱线密集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纱线是通过导纱头卷绕至筒管上,而导纱头安装于移丝杆上,其行程是受移丝杆约束;导纱头在筒管两端往复的时间较长,卷绕到筒管上的纱线就越密。
为避免上述现象,较为先进的捻线机通常采用软变装置。而现有技术的软边装置包括一凸轮和一滑板,于滑板上开设一凸轮槽,凸轮收容于凸轮槽内并在凸轮槽内转动,从而抵顶滑板运动。然而,由于凸轮和滑板是刚性接触并产生摩擦,容易导致零部件损坏而不能正常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捻线机齿轮箱的软边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捻线机齿轮箱的软边装置,该软边装置不易受损,使用寿命长。使用该软边装置后,生产出的纱线筒子松软度较好,便于染色均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捻线机齿轮箱的软边装置,其包括箱体、轮轴以及收容在箱体内的偏心轮、圆柱孔调心球轴承、活动板和滑板;其中,所述轮轴设置在箱体上;所述偏心轮固定于轮轴上并由轮轴带动;所述圆柱孔调心球轴承安装于偏心轮上并由偏心轮带动而转动;所述活动板一端套设在圆柱孔调心球轴承上,另一端固持有所述滑板;于所述滑板上设有一行程槽。
本实用新型的捻线机齿轮箱的软边装置进一步设置为:其包括一调节板,该调节板分别连接至活动板和滑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捻线机齿轮箱的软边装置通过设置一偏心轮使滑板活动,从而使滑板上的有效行程槽长度改变,最终能改变移丝杆的行程,在成型过程中,两端的移丝行程时短时长并循环往复运动,促使成型的纱线筒子中间和两端的纱线密度一致,使纱线筒子形成软边结构,便于染色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纱线筒子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捻线机齿轮箱的软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捻线机齿轮箱的软边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捻线机齿轮箱的软边装置的工作状态图。
图5是形成软边的纱线筒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2至附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捻线机齿轮箱的软边装置,其由箱体1、轮轴2以及收容在箱体1内的偏心轮3、圆柱孔调心球轴承4、活动板5和滑板6等部件组成。
其中,所述轮轴2设置在箱体1上,其受外部动力而缓慢转动。
所述偏心轮3固定于轮轴2上并由轮轴2带动。所述圆柱孔调心球轴承4安装于偏心轮3上并由偏心轮3带动。在图2中,该圆柱孔调心球轴承4可上下运动。
所述活动板5一端套设在圆柱孔调心球轴承4上,另一端固持有所述滑板6。该活动板5受到圆柱孔调心球轴承4抵顶亦可上下运动使,从而活动板5倾斜。
于所述滑板6上设有一行程槽61,于该行程槽61内可安装移丝杆部件9。
进一步的,该捻线机齿轮箱的软边装置还包括一调节板7,该调节板7分别连接至活动板5和滑板6上,通过调节该调节板7能改变移丝杆的最大行程。
本实用新型的捻线机齿轮箱的软边装置的设计原理如下:所述轮轴2带动偏心轮3转动,而所述偏心轮3通过圆柱孔调心球轴承4抵顶活动板5(上下)运动,并最终驱动滑板6,使滑板6上的行程槽61转动一定角度,如说明书附图3、4所示,这样倾斜的行程槽61能改变移丝杆部件9的行程(D2>D1),在成型过程中,两端的移丝行程时短时长并循环往复运动,促使成型的纱线筒子8中间和两端的纱线密度一致,使纱线筒子8形成软边结构81,如说明书附图4所示,从而便于染色均匀。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凯成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凯成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37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