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气浮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3686.8 | 申请日: | 201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1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岳彩运;朱国涛;杨文宾;胡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宁同太环保科技服务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202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效气浮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气浮净水技术在国内外应用广泛。气浮装置有分散空气气浮法、电解气浮法、压力溶气气浮法等,目前压力溶气气浮法应用最广。近年来刚刚浅层气浮装置逐渐得到广泛使用。
气浮池是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袍作为载体粘附于废水中的悬浮污染物,使其浮力大于重力和阻力,从而使污染物上浮至水面,形成泡沫,然后用刮渣设备自水面刮除泡沫,实现固液或液液分离。
传统气浮装置其进水多均为固定式,分离过程为动态,其固液分离过程是在水流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的,且互相干扰,给浮渣的上升分离造成不利的影响。有的气浮装置采用静态进水,动态出水,同样动态出水多带浮渣,这也给浮渣的分离造成不利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气浮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高效气浮污水处理装置,其结构包括浅层气浮池、池内设置有倾斜沉淀区,浅层气浮池的中心贯穿设置有中心管,中心管上部设置有旋转分配管、布水管和撇泥装置,进气管连接高效溶气管,浅层气浮池底部通过管路连通至高效溶气管,高效溶气管回流连通到中心管底端进料。
中心管底端与污水进水管连接,中心管上设置有中央旋转装置,中央旋转装置底部连接排渣管,浅层气浮池下方设置有排泥槽,排渣管连接到排泥槽内,排泥槽通过排泥口连通至浅层气浮池外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该高效气浮污水处理装置采用高效溶气管大幅度地减小了微气泡的直径。微气泡直径平均仅约5μm,与现阶段技术平均约120μm的水平比较至少减小了10倍,这大大的改变了水分子的表面张力强度,并且微气泡带有一定的电荷,能吸附溶解于水的交替大分子。污水在净化池中的停留时间由传统气浮的30~40分钟减至仅需3~5分钟,极大地提高了处理效率,高效溶气管的设计使体积变小,溶气效率高,结构紧凑,工作效率高。
该高效气浮污水处理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维护,该高效气浮污水处理装置可适用于石化、纺织、食品、造纸、印染、酿造、制药、制革等工业污水处理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中通过气浮池的高效曝气,分离水和悬浮物,是传统气浮设备的替代产品。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
1、高效溶气管,2、浅层气浮池,3、中心管,4、排渣管,5、中央旋转装置,6、撇泥装置,7、旋转分配管,8、布水管,9、排泥口,10、倾斜沉淀区,11、污水进水管,12、进气管,13、排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高效气浮污水处理装置作以下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气浮污水处理装置,其结构包括浅层气浮池2、池内设置有倾斜沉淀区10,浅层气浮池2的中心贯穿设置有中心管3,中心管3上部设置有旋转分配管7、布水管8和撇泥装置6,进气管12连接高效溶气管1,浅层气浮池2底部通过管路连通至高效溶气管1,高效溶气管1回流连通到中心管3底端进料。中心管3底端与污水进水管11连接,中心管3上设置有中央旋转装置5,中央旋转装置5底部连接排渣管4,浅层气浮池2下方设置有排泥槽13,排渣管4连接到排泥槽13内,排泥槽通过排泥口9连通至浅层气浮池2外部。
该高效气浮污水处理装置的中央旋转部分包括进水口、旋转分配管、布水管和撇泥装置,这部分和进水流速一致的速度沿池旋转。通过旋转分配管、布水管布水的移动速度和进水流速相同,这样就产生了“零速度”,我们定义为“零速原理”,这一原理的应用是关键,这样进水不会对原水产生扰动,使得颗粒的悬浮和沉降在一种静态下进行,从而实现“动态进水,静态出水”。这样气浮分离时间就是中央旋转部分的回转周期。
该高效气浮污水处理装置取代了传统的释放器,大幅度地减小了微气泡的直径。微气泡直径平均仅约5μm,与目前国内外平均约120μm的水平比较至少减小了10倍,这大大的改变了水分子的表面张力强度,并且微气泡带有一定的电荷,能吸附溶解于水的交替大分子。由于当溶气量一定时,微气泡的总面积与其直径的平方成反比,因而微气泡的总面积至少增大了100倍,而微气泡的密集度则增大了近几百倍。微气泡直径约小,气泡吸附悬浮物的趋势越强,吸附力越大,这可以用接口能理论来解释,微气泡总面积呈几何数增加等效于废水中固、水、气三相总届面呈几何级数增加,于是它们力图通过吸附降低表面能的趋势大幅增强。在气浮理论中,悬浮物自水体的分离,除了气泡吸附、气泡顶托、絮体吸附机理之外,还存在所谓的“气泡裹携”作用,它指的是:部分未与气泡或絮体吸附的细小悬浮物,在密集气泡上升过程中,因无论细小悬浮物怎样细小,其粒径仍远大于水分子,它们将可能被挟带在气泡群的气泡间隙中被裹携至水面而分离。显然,气泡群越密集,这个作用将越强烈,所能挟带的悬浮物也将越细小。传统气浮装置中,池深一般为2.0~2.5m,该高效气浮污水处理装置的有效水深一般为400~500mm;传统气浮装置中,水体的停留时间一般控制在10~20min;该高效气浮污水处理装置中,停留时间只需2~3min。该高效气浮污水处理装置把传统的“静态进水,动态出水”改为“动态进水,静水出水”,采用了“零速度原理”,克服了传统长方形气浮法净水器存在的固有缺陷,处理能力及净化率均获得大幅度的提高,占地面积随之大幅度减小,同时其池深较传统长方形气浮法净水器小得多,其工作效率被称为超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宁同太环保科技服务中心,未经济宁同太环保科技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36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