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诊断传动器扭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3205.3 | 申请日: | 201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09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路志尧;孙勃;张敬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H1/10 | 分类号: | G01H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王莹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诊断 传动 器扭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减震降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诊断传动器扭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整车厂已由过去的逆向工程结构设计逐渐转型为正向设计。人们对于汽车的追求也逐渐从外观结构的美化设计转变成对起汽车自身内部性能的关注。其中汽车整车的振动噪声水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造成汽车整体产生振动和噪声的原因很复杂,包括发动机异常时自身所带来的大幅度振动和噪声、车身振动、车架振动、悬架振动等等部件都会引发汽车整车发生较大的噪声,该噪声会导致驾驶员容易产生疲劳和烦躁,进而影响车辆驾驶的安全。而汽车传动系扭振是造成整车振动噪声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传动器自身结构存在缺陷或者当发动机处于某些挡位的某个车速段时,来自发动机的二阶扭振很容易激起传动系统模态或容易使得传动系受迫进行振动,这些都将引起整车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声。因此准确诊断该振动和噪声是否源自动力传动器,进而采用最合理的维修方案是解决整车噪声的首要问题。若盲目维修,则将导致维修效率低下,加大维修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诊断传传动器扭振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能直接诊断出汽车发生较大噪声是否源自动力传动系,从而导致维修效率较低,加重维修成本等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诊断传动器扭振装置,其包括第一质量块、第二质量块和弹性块,
所述第一质量块和第二质量块均为半圆环状;
所述弹性块包裹在传动轴的周围;
所述第一质量块和第二质量块位于弹性块的外侧,其通过锁紧装置将弹性块压紧在传动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质量块和第二质量块合并后为圆环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质量块和第二质量块均由刚性金属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质量块和第二质量块均由钢或铁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块压缩量≤5%。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块由橡胶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为氯丁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装置采用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质量块和第二质量块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诊断传动器扭振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吸收传动系的振动频率的状况来诊断该振动是否由动力传动系所发生的扭振,便于对整车发生扭振现象进行判定,进而有针对性地对产生噪声的汽车部件进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诊断传动器扭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诊断传动器扭振装置结构剖面图。
图中:1、第一质量块;2、第二质量块;3、弹性块;4、传动轴;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诊断传动器扭振装置包括:第一质量块1、第二质量块2和弹性块3,该第一质量块1和第二质量块2均为带半孔片状,较优地,第一质量块1和第二质量块2为半圆环状,其两者合并在一起为一个完整的圆环状。该弹性块3包裹在传动轴4的周围。第一质量块1和第二质量块2位于弹性块3的外侧,其通过锁紧装置将弹性块3压紧在传动轴4上。
第一质量块1和第二质量块2均由刚性金属制成,使得质量块对弹性块3具有一定的压力。较优地,在满足刚性压力的同时最大程度节省生产成本,将该一质量块1和第二质量块2采用钢或铁制成。
该弹性块3可以为条形或弧状,由于弹性块3具有良好的弹性,因此条形弹性块3也可包裹在传动轴4上。该弹性块3由具体弹性的材料制成,较优地采用橡胶制成,在实际应用中可采用成本低,抗油能力强,耐久性高的氯丁橡胶。设置弹性块3压缩量≤5%,该压缩量的大小可通过调整弹性块3的厚度和质量块的重量来实现,使得该诊断传动器扭振装置3的吸振频率与传动系的扭振频率相匹配。在实际传动系统中,由于质量块安装在传动轴上的空间比较有限,为了使得该诊断传动器扭振装置的吸振频率与传动系的扭振频率相匹配,因此,可通过调节弹性块3的厚度或者成分来调节诊断传动器扭振装置的吸振频率,从而实现该吸振频率与传动系的扭振频率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32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原位全场早期检测不锈钢点蚀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测厚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