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带驱动板的数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3161.4 | 申请日: | 201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85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柯才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宏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14 | 分类号: | G09G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驱动 数码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码管,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带驱动板的数码管。
背景技术
数码管按段数分为七段数码管和八段数码管,按发光二极管单元连接方式分为共阳极数码管和共阴极数码管。共阳数码管是指将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接到一起形成公共阳极(COM)的数码管。共阳数码管在应用时应将公共极COM接到+5V,当某一字段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为低电平时,相应字段就点亮。当某一字段的阴极为高电平时,相应字段就不亮。。共阴数码管是指将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到一起形成公共阴极(COM)的数码管。共阴数码管在应用时应将公共极COM接到地线GND上,当某一字段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为高电平时,相应字段就点亮。当某一字段的阳极为低电平时,相应字段就不亮。数码管要正常显示,就要用驱动电路来驱动数码管的各个段码,从而显示出我们要的数字,因此根据数码管的驱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静态式和动态式两类。静态驱动也称直流驱动。静态驱动是指每个数码管的每一个段码都由一个单片机的I/O端口进行驱动,或者使用如BCD码二-十进制译码器译码进行驱动。实际应用时必须增加译码驱动器进行驱动,增加了硬件电路的复杂性。再次传统的数码管和驱动板是分开的,不利于用户使用及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驱动板与数码管组合在一起,便于实际使用和声场,其次驱动板可自动调节LED的使用电流使数码管的亮度均匀,提供一种新型的带驱动板的数码管。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的带驱动板的数码管,包括数码管以及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驱动板与数码管组合在一起,所述数码管的公共极COM增加位选通控制电路,位选通由各自独立的I/O线控制。
优选地,所述通过分时轮流控制各个数码管的的COM端,就使各个数码管轮流受控显示。
优选地,所述数码管取决于单片机对位选通COM端电路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驱动板与数码管组合在一起,便于实际使用和声场,其次驱动板可自动调节LED的使用电流使数码管的亮度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驱动板的数码管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驱动板的数码管的一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提出本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带驱动板的数码管的一实施例,包括数码管以及驱动模块,驱动板202与数码管101组合在一起,驱动板202是将所有数码管的8个显示笔划的同名端连在一起,另外为每个数码管101的公共极COM增加位选通控制电路,位选通由各自独立的I/O线控制,当单片机输出字形码时,所有数码管101都接收到相同的字形码,但究竟是那个数码管101会显示出字形,取决于单片机对位选通COM端电路的控制,所以我们只要将需要显示的数码管101的选通控制打开,该位就显示出字形,没有选通的数码管101就不会亮。通过分时轮流控制各个数码管的的COM端,就使各个数码管轮流受控显示,这就是动态驱动。在轮流显示过程中,每位数码管101的点亮时间为1~2ms,由于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及发光二极管的余辉效应,尽管实际上各位数码管101并非同时点亮,但只要扫描的速度足够快,给人的印象就是一组稳定的显示数据,不会有闪烁感,动态显示的效果和静态显示是一样的,能够节省大量的I/O端口,而且功耗更低。驱动板202与数码管101组合在一起,便于实际使用和声场,其次驱动板202可自动调节LED的使用电流使数码管的亮度均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宏光电(深圳)有限公司,未经科宏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31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面切粒系统的连接方式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预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