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传输线固定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3152.5 | 申请日: | 201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6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吴瑞兰;李洋;印璞;王益红;夏永泉;王江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庞静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输线 固定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输线固定支架,属于卫星总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通信卫星上所使用高频支架和尼龙底座能基本满足星上电缆绑缚的需求,且应用成熟,但与国外先进的星上电缆走线布局方式相比,目前所用的高频支架和尼龙底座存在一些不足。
高频支架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
(1)重量较大,安装需求空间较大;
(2)安装后,电缆或波导只能从高频支架一侧走线,灵活性较差,不便于总体布局以及总装操作;
(3)高频支架高度有限,最多实现电缆的2层排布。
尼龙底座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弊端:
(1)只能实现低频电缆在舱板表面的排布,空间利用率低;
(2)无法进行电缆的分层绑缚。当同一走向电缆束较多时,只能将所有电缆束绑缚成一大捆进行固定,在电缆束拆装时,必须将一大捆电缆全部拆开,不便于总装操作。
(3)容易造成相交两束电缆铺设的干涉。
随着通信卫星的容量越来越大,其通信舱内设备越来越多,高频电缆和波导等微波传输线,以及低频电缆的数量越来越多。为适应由于传输线数量增加所带来的卫星总体设计困难,提高卫星总装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的便利性,并为未来型号使用提供更多选择,有必要进行新型传输线固定支架的设计和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传输线固 定支架,该支架提高了星上电缆布局及总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新型传输线固定支架,支架主体采用圆柱形筒型,圆柱筒一端为安装法兰,支架材料采用铝合金,一次性加工成型,表面进行导电阳极氧化处理。
所述的圆柱形筒在安装法兰的一端加工有加强段。
所述的支架主体圆柱筒壁厚不小于1mm。
所述的支架主体圆柱筒长度与直径比应不小于15。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支架呈细长柱状,实现了电缆多层排布并且质量轻,安装空间小。
(2)本实用新型支架主体采用圆柱形筒形,使安装以后,电缆从支架的任意方向过来均可进行固定,对电缆的走向无限制;可根据绑缚电缆高度,将高于电缆绑缚部位的支架端部截断,减小星上支架重量。
(3)通过在支架和电缆上缠绕绝缘胶布,再用扎带进行十字绑扎的方式进行电缆固定,可以使电缆固定于支架的任意高度位置,可实现电缆的分层布局,同时有利于总装操作。
(4)本实用新型相同构型下,可以设计了多种支架尺寸,能够满足不同电缆铺设需求。
附图说明
图1、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主视图和俯视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带加强段结构主视图和俯视图;
图5、6为图1、图3两种结构的固定方式示意图;
图7为图1另外一种固定方式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绑缚电缆方法示意图;
图9为图8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针对高频支架及尼龙底座电缆绑缚的不足,结合通信卫星通信舱电缆绑缚实施经验,设计了两种新型的传输线固定支架分别如图1、2、3、4所示。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架主体采用圆柱形筒型,圆柱筒一端为安装法兰,支架材料采用铝合金,一次性加工成型。保证了支架整体较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支架表面进行化学氧化处理,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
图3、4与图1、2相比,区别在于圆柱形筒在安装法兰的一端加工有加强段。
电缆绑缚在支架上,可等效为在支架上作用了一个垂直于圆柱筒轴线的集中载荷,根据力学分析,此工况下支架的最大应力发生在圆柱筒与安装法兰交接处。为了避免绑缚电缆过重,支架在卫星发射阶段发生损坏,建议绑缚较重电缆时采用加强型的新型传输线固定支架。为保证支架加工质量,建议支架圆筒壁厚不小于1mm。为保证支架强度,支架圆柱筒长度与直径比应不小于15,在绑缚电缆重量较大时,应适当增加安装法兰厚度。
1、固定方式:
上述两种新型传输线固定支架都可以通过螺钉1固定在舱板4上,其固定方式如图5、6所示,其中连接螺钉型号为QJ2582-93 M4×14,弹性垫圈2型号为QJ2963.2-974,平垫圈3型号为GB/T97.1-20024。
此外,图1所示的铝合金固定支架还可通过Redux420胶5粘接在结构板上,其固定方式如图7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31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流换流阀非周期触发试验装置
- 下一篇:全绝缘金属环网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