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新型密封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32872.X | 申请日: | 2011-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5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 发明(设计)人: | 晏金龙;石绍辉;陈德伟;王小兵;舒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J15/46 | 分类号: | F16J15/4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226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型 新型 密封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型新型密封件。
背景技术
化纤纺丝环吹冷却设备中,密封件在纺丝箱体和环吹风箱之间起到重要的连接和密封作用。
目前,公知的密封件为含有一定硅酸盐成分的橡胶垫。在纺丝生产过程中,确保环吹风箱顶部与箱体底部之间密封垫密封性能及密封厚度对稳定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密封垫长期与箱体底部接触,其温度高达280~350℃,高温易老化产生裂痕,另外长期处在高压挤压下厚度尺寸变薄,造成生产条件的隐性变化,导致产品物性指标偏离中心值,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均匀性,要稳定产品质量必须频繁的调整工艺参数或更换密封垫;在更换密封垫时由于安装不平,改变了冷却气流的分布,达不到密封效果而漏风,进而影响产品质量,要重新处理才能达到密封效果;当做实验或用不同厚度的密封垫时,需更换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型新型密封件,特别是提供一种智能型新型密封件。本发明解决了密封性差、密封厚度变薄及根据需要改变密封厚度的问题,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型新型密封件,所述的智能型新型密封件是周边封闭的、内部空腔充气或液体的袋状结构,由空心囊、密封厚度限定组件、充压泄压接口组成,空心囊上均匀分布一排穿丝孔,空心囊的上、下层连接处截面呈“W”形,“W”形起点和终点设计在穿丝孔的边缘处或外形的边缘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充气或液体的压力为0.4~5bar。
如上所述的“W”形可以是半个或多个。
如上所述的充压泄压接口是一个气门嘴,可进行充压或泄压压力调节操作。
如上所述的穿丝孔有5-6个。
装在需要密封的两个平面之间,两个平面相互靠近,由密封厚度限定组件限定之间的距离,通过充压泄压接口对空心囊进行充压,充压后空心囊膨胀,空心囊空腔逐渐增大,填充两个平面之间间隙达到密封效果。
其中,所述的外形可根据平面形状及使用要求来确定;密封厚度限定组件可以通过密封厚度限定组件安装在环吹箱上也可固定在密封件四个角上,把螺栓旋出或旋进即可调整限定高度,然后旋紧上、下紧固螺母进行固定;充压泄压接口是气门嘴;上下层间“W”波浪形连接处,波浪数和波幅根据密封垫厚度、密封形状、材料性能确定。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型新型密封件,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化纤纺丝生产中环吹风箱与纺丝箱体之间的密封,也可适用于任意两平面之间密封,智能密封性好,保持密封厚度永久不变,并可按要求改变密封厚度达到节约材料方便快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型新型密封件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型新型密封件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空心囊“W”形连接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厚度限定组件示意图
其中1是空心囊 2是密封厚度限定组件 3是充压泄压接口
4是空心囊空腔 5是螺栓 6是上紧固螺母 7是下紧固螺母
8是穿丝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3和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型新型密封件,包括空心囊1、密封厚度限定组件2、充压泄压接口3组成,空心囊上均匀分布一排穿丝孔,空心囊的上、下层连接处截面呈“W”形,“W”形起点和终点设计在穿丝孔的边缘处或外形的边缘处。
装在需要密封的两个平面之间,两个平面相互靠近由密封厚度限定组件2限定之间的距离,通过充压泄压接口3对空心囊1进行充压,充压后空心囊1膨胀,空心囊空腔4逐渐增大,填充两个平面之间间隙达到密封效果。
其中,所述的外形可根据平面形状及使用要求来确定;密封厚度限定组件可以通过上、下紧固螺母7安装在环吹箱上也可固定在密封垫四个角上,把螺栓旋出或旋进即可调整限定高度,然后旋紧上、下紧固螺母进行固定;充压泄压接口是气门嘴;上下层间“W”波浪形连接处,波浪数和波幅根据密封垫厚度、密封形状、材料性能确定。
经试验证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型新型密封件,确实解决了密封性差、密封厚度变薄、密封厚度不能改变等问题,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28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