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1871.3 | 申请日: | 201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2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涌;李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F1/13357;G02F1/167;F21S8/00;F21V8/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舒丽亚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板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包括所述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器得到的广泛应用。由于液晶层本身并不发光,因此一般来说液晶显示器中会使用到背光源。背光源一般包括光源及导光板。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底面或侧面。也就是说底面或侧面作为导光板的入光侧。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发光二极管等点光源已逐渐取代传统的冷阴极荧光灯而应用于背光源。
在传统的液晶显示器中,只要接通电源,即使显示的画面是一幅全黑的图片,背光源也在工作。由于液晶层的透光率极低,要使液晶显示器的亮度达到足以完美显示画面的程度,背光源的亮度就要非常高,这意味着在显示一幅画面时,对于不需要进行高亮度显示的区域来说,其高亮度的光源完全被浪费了。
随着液晶显示面板尺寸的不断增大,为了达到省电和提高动态对比度的目的,出现了一种分区调整背光亮度的方法。即将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源划分为若干个区域,通过对每个区域内的图像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每个背光源的亮度单独进行控制。这种设计方式要求每个区域内的光线分布单独可控。然而与此相对,发光二极管光源的光束角一般较小,也就是说其光线大部分会集中于顶部的一小片区域内。从而相当部分的光线没 有被充分利用而导致光利用效率降低。当采用发光二极管光源时,如何使发光二极管光源的光线均匀的分布到导光板内部从而提升光利用效率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光线利用效率的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板,其包括相对的底面及出光面,在底面形成有用于收容点光源的凹槽,凹槽顶部形成有凸起,凸起具有两个互成角度的折光表面。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导光板,其包括相对的底面及出光面,在底面形成有用于收容点光源的凹槽,在出光面形成对应于凹槽的折光槽,折光槽具有两个互成角度的内折光表面。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上述导光板以及发光条,发光条包括底板以及设置于底板上的多个点光源,点光源至少部分收容于上述导光板底面的凹槽内。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背光模组以及位于背光模组出光面的显示层。
在上述导光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中,上述折光表面或者内折光表面可将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均匀的向两侧反射/折射从而提升了导光板内部的光线均匀性。因此,光线利用效率同样得到了提升。此外通过优化上述折光表面或者内折光表面之间的夹角,可最大化光线利用效率。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背光模组的侧面示意图。
图5为图4的背光模组的侧面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背光模组的侧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2,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板100。导光板100例如为矩形平板,其可由高透光率、折射率的透明材料例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酸(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等制成。导光板100包括底面101、与底面101相对且平行的出光面102、分别与底面101及出光面102相接的侧面103、104。侧面103与104相对且相互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18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