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圈式永磁电机转子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1669.0 | 申请日: | 201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8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吉智;朱涛;李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K1/32 | 分类号: | H02K1/32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周爱芳 |
地址: | 22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永磁 电机 转子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保护装置,属于电机领域,具体是一种螺旋圈式永磁电机转子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与其他传统电机相比,永磁电机具有更高的效率和转矩密度,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驱动系统,如船舶推进器、电梯曳引机、采油设备、机器人、数控机床、电子生产设备等。永磁电机运行在高速情况下,定子绕组电流频率可达上千赫兹,转子的转速可达每分钟上万转,甚至几万转,圆周线速度可达每秒几百米,一般在转子永磁体外加一高强度非导磁套筒,来保护永磁体在大离心力作用下正常工作,且可减小转子侧的高频附加损耗。但是由于金属保护套筒是导电体,会产生大量的涡流损耗,甚至向转子体传热,造成永磁体温升过高而产生不可逆高温失磁,使电机损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旋圈式永磁电机转子保护装置。用于提高电机运行性能,特别是在高速速运行时的性能,并保证电机运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螺旋圈式永磁电机转子保护装置,它是由截面为矩形的非导磁金属线材绕制而成的螺旋圈构成的圆筒状结构,在所述的非导磁金属线材表面有绝缘层;所述的螺旋圈构成的圆筒状保护装置的内径与永磁电机的转子外缘相配合。
原理是:普通永磁电机转子保护套筒当其在磁场中运动或处在变化的磁场中,都要产生感应电动势,形成涡流,引起较大的涡流损耗,而且未考虑促进散热的措施。为减少涡流损耗,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电机转子外侧的保护套筒结构进行改进,类似于把其分割成许多导体薄片,磁通穿过薄片的狭窄截面时,涡流被限制在沿各片中的一些狭小回路流过,这些回路中的净电动势较小,回路的长度较大,再由于这种薄片材料的电阻率大,这样就可以显著地减小涡流损耗;同时由于分割为许多导体薄片后,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变大,增加气隙散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转子外侧加装本保护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永磁电机保护套筒涡流损耗较大的问题,特别是集肤效应明显时,其效果更加显著,保护装置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增大,增强了气隙散热的效果,降低了转子永磁体工作时的温升,延长了永磁体以及转子、电机的工作寿命,避免由实心转子温升过高导致转子永磁体产生不可逆高温失磁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与转子装配示意图。
图中:1、转子,2、螺旋圈式保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螺旋圈式保护装置2由一卷截面为矩形的非导磁金属线材绕制而成的螺旋圈构成的圆筒状结构,在所述的非导磁金属线材表面有绝缘层;所述的螺旋圈构成的圆筒状保护装置2的内径与永磁电机的转子1外缘相配合。
如图2所示,螺旋圈式保护装置2安装在永磁电机转子的外缘上;通过在螺旋圈式保护装置2上涂覆有粘结剂将相邻螺旋圈粘结在一起;粘结剂使绝缘效果更好。螺旋圈式保护装置的首尾两端用点焊、丝扣等方式固定,以保证其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16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垂直共振腔面射型激光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