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干衣箱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30814.3 | 申请日: | 201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982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秦秀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秀芬 |
主分类号: | D06F58/14 | 分类号: | D06F58/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天津市塘沽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衣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烘干衣物等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活动干衣箱。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已经越多越多的采用带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独立的烘干设备等来快速烘干衣物,以适应现代快节奏工作、生活之需要。但是,现有的前述烘干设备结构复杂,造价高昂,且受限于其体积,不便于收纳和搬运,因此通常只能在固定场所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衣箱,以其结构简单,易于展开和收纳,便于搬运,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箱内的衣架可将烘干后的衣服原处吊挂,免除二次整理,避免灰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活动干衣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顶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面板和背板,在应用状态下,所述顶板、左侧板、右侧板、面板、背板和底板相互配合连接形成箱状结构,而在收纳状态下,所述顶板、左侧板、右侧板、面板、背板和底板叠合形成层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顶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面板和背板中的至少一个是由两个以上可叠合的板状组件接合形成。
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均由两个以上可叠合的板状组件接合形成。
所述干衣箱还包括至少一发热板,在应用状态下,所述发热板水平设于箱状结构内腔中,而在收纳状态下,所述发热板与顶板、左侧板、右侧板、面板、背板和底板叠合形成层状结构。
在应用状态下,所述顶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面板和背板中至少部分相互配合的边缘部之间是通过可拆分连接件接合的,而在完全展开状态下,所述顶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面板和背板处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顶板、左侧板、右侧板、面板和背板中的至少一个组件上设有开口。
所述顶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面板和背板中的至少一个组件内包含发热组件,或者,所述顶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面板和背板中的至少一个组件上连接加热组件。
实施例二是一简易型干衣器,以连续的拉链组件组合而成。
所述底板与面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之一、以及背板的接合处设置连续的拉链组件,所述顶板与面板、左侧板或右侧板和背板的接合处以及背板与右侧板或左侧板的接合处设置连续的拉链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该干衣箱在不用时快速折叠,达成收纳极小化的目的,而在使用时,通过上下牵引或侧向牵引等方式,使叠合的各组件快速展开和组合,即可迅速形成箱结构,极为方便快捷。该活动干衣箱便于存放和搬运,箱内的衣架可将烘干后的衣服原处吊挂,免除二次整理,避免灰尘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在应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在展开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由收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在完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在收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在应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在应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若干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参阅图1a~图1c,该活动干衣箱包括顶板101、底板102、左侧板105、右侧板106、面板103和背板104,以及发热板107。
参阅图1a,在应用状态下,该顶板、左侧板、右侧板、面板、背板和底板相互配合连接形成箱状结构,同时,该两块发热板沿竖直方向依次分布于箱状结构内腔中,并呈水平设置状态。其中,一发热板下端面上可连接晾衣架构件。
优选的,左侧板105和右侧板106均由两个可叠合的板状组件接合形成。前述顶板上可设置一开口。
参阅图1b,通过将顶板、底板和两块发热板分别收折,并将左、右侧板中的板状组件叠合,即可将该干衣箱收纳,并最终收纳至如图1c所示之层状结构,达到极小化收纳之效果,便于储运。
在需要应用时,可以通过牵引前述顶板,左、右侧板等各组件,即可令该干衣箱自收纳状态快速展开形成箱式结构。
前述顶板、左侧板、右侧板、面板、背板和底板可采用木材、塑料、防水布料、金属等材料或其组合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秀芬,未经秦秀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08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控制器重编程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石墨烯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