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吊床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30175.0 | 申请日: | 2011-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3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文松 |
| 主分类号: | A45F3/22 | 分类号: | A45F3/22;A45F3/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36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吊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便携式吊床,属于家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吊床,是由塑料线、丝编织而成或用其它纤维材料做成的一种简易方便的休息工具,它的特点就是携带方便,尤其适用于旅游度假、野外休息。然而传统的吊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使用过程中易受固定物限制,如果在吊床的两端没有坚固的固定物让吊床悬吊,则吊床也就没办法使用,使用过程中不稳定,因为传统吊床只是依靠两端吊在固定物上,负重时容易翻转使使用者跌落而显得不安全、承重差。因此,提供一种不受固定物限制,而又坚固耐用,安全舒适的便携式吊床,为居家旅游,度假休息者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及推广价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便携式吊床,克服传统吊床有局限性,不稳定,承重差,不安全的缺点,解决人们在居家旅游,度假休息中方便安全使用吊床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吊床,由床面及支承床面的床架组成,床面通过拉杆固定撑开,拉杆又通过2-10根拉索汇聚到拉钩,拉钩固定在左床架及右床架2的固定钩上,左床架与右床架之间通过支撑杆连接而支撑,左床架与右床架相对形成倒“八”字形,右床架与地面形成50-80°的角度,左床架与右床架对称设置,左床架调转180°,同样与地面形成50-80°的角度,左床架及右床架都与床架脚通过倒“丁”字形的连接而安放于地面。
采用上述措施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整体移动、可拆装的组合式便携装置,具有可卧、可坐,可调节张紧度的功能,拆装方便,安全舒适,坚固耐用,本实用新型采用金属材料为床架主体材料,设计合理,在安全舒适的基础上,能适应各种复杂的不规则地面,不要另外依靠固定物来固定吊床,使得使用更加灵活,适应性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拆装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使用安全,体积小,成本低。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再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床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左床架1、右床架2、床面3组成,左床架1与右床架2呈倒“八”字形相对设置,左床架1与右床架2之间,由支撑杆4连接而支撑,支撑杆4由易拆装的两部份组成,通过连接件使其成为一整体或拆分为两截。在左床架1及右床架2上,都设置有固定钩5,固定钩5用于固定床面3。如图2所示,左床架1及右床架2分别通过连接件与床架脚6呈倒“丁”字形连接,这样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在左床架1和右床架2上都设置有防侧翻拉索7,通过防侧翻拉索7拉紧固定床面3,使床面3不能侧翻,增加了安全性。如图1所示,右床架2与地面形成了一个50-8°的度,左床架1与右床架2对称设置,所以调整180°后左床架1同样与地面形成与右床架2一样的角度,这样,左床架1与右床架2就形成了“八”字形的相对设置,在安放上床面3后,这种相对设置的结构更具稳定性。图3所示的是床面3的结构,床面3是塑料网状结构,或纤维状织物结构,床面3通过拉杆8固定撑开,拉杆8又通过2-10根拉索9汇聚到拉钩10,拉钩10固定在左床架1及右床架2的固定钩5上。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使用的:本实用新型有两种状态,一种是不使用状态,这种状态是左床架1右床架2与床面3分开,床面3折叠,左床架1及右床架2与支撑杆4分离,也同样与床架脚6分离,支撑杆4拆分两截,这种状态可以把本实用新型所有部件很紧凑地安置;另一种是使用状态,在这种使用状态中,首先把左床架1右床架2与通过紧固件支撑开的支撑杆4紧固连接,也分别与床架脚6连接,把床面3的拉钩10固定在左床架1的固定钩5及右床架2的固定钩5上,再把防侧翻拉索7与床面3拉紧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文松,未经周文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301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