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点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9867.3 | 申请日: | 2011-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3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花如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伟成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Q7/16 | 分类号: | F23Q7/16;F23Q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关于电子式点烟装置的结构技术,尤指一种不需要进行燃气补充,而可提供高温供物品接触后达燃烧温度的点烟装置,实施时更可以USB充电,以提高便利性。
背景技术
打火机为一种日常用品中被经常使用到的物品,例如被应用于点烟、点香或其它点火作业中,而目前市售打火机最主要的用途,大多为用于点烟之用。
打火机的运作原理,在其内部先填充燃料,后于燃料释放时以打火石打火或高压放电打火的方式令燃料燃烧,以产生火焰而供点烟之用。
公知打火机的使用,除了打火机废弃后会污染环境之外,若采用可自行填充燃料的打火机时,须涉及准备燃料罐以及保存燃料罐的问题,而且还有适用燃料种类的问题,因此使用起来相当不便;除此之外,孩童把玩打火机也为引起家庭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鉴于此,创作人针对目前打火机经常运用的点烟目的进行研发,进而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电子点烟装置,以使点烟的方式更为简便、更为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点烟装置,以供使用者进行点烟或助燃其它物品,并且免除燃料的使用以取代打火机,同时兼具有安全的优点。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子点烟装置,至少包括:
一壳体,表面设有一助燃孔;一电路板,固定于壳体内部;
一发热单元,电气连结于电路板且设置在对应于助燃孔的位置,且前述电路板表面设有对应于发热单元的过电导接区;
一电源单元,电气连结于电路板以提供发热单元运作所需的电力;以及
一开关,包括一设于壳体表面供使用者线性操作的滑盖组件、一连接于滑盖组件以令滑盖组件常态遮蔽助燃孔的弹簧、以及一连动于滑盖组件的导电片,该导电片设于滑盖组件滑移至助燃孔裸露时接触于前述过电导接区的位置,令发热单元过电发热而达助燃温度。
由此使用者即可将烟头插入助燃孔内,令烟头接触发热单元而达到燃烧所需的温度,当烟头点燃后,使用者只要释除对滑盖组件所施的推力,滑盖组件即可通过弹簧的复推作用而令滑盖组件再度将助燃孔遮蔽,且同时令导电片离开过电导接区而中断发热单元的电力,俾利使用者对电子点烟装置进行收纳。
所述电源单元实施时可为充电电池,电路板内建有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电路,且电路板上设有穿出于壳体以供连接外部电源的充电埠;该充电埠可为符合Micro USB的规格或符合标准DC电源孔的规格,令其相关的充电设备较容易取得,并且易于与其它电子产品共用相同的充电设备。
所述壳体设有电池槽,该电池槽内设有与电路板电气连接的电池端子供符合规格的电池置入,令使用者能以更换干电池或更换充电电池的方式实施。
所述盖组件包括一裸露于壳体外的盖板、一设于壳体内与盖板组合的滑块,该滑块供所述弹簧及导电片架设之用,俾利滑盖组件能以模组化的方式进行产制与组装。
所述滑盖组件的表面设有装饰止滑部,除了具有装饰的效果之外,更具有止滑或便于使用者以手指对滑盖组件进行推动。
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电源状态显示灯,壳体对应于电源状态显示灯设有透光孔,俾利做为显示电源状态状态之用。
相较于一般打火机,本实用新型电子点烟装置同样具有便于随身携带的优点,且不需进行燃料填充,且助燃时仅提供高温而不产生火焰,更增加了使用时的安全性;且还可进一步通过较普遍的充电设备来取得充电电源,以充电的方式进行电力蓄存,让电子点烟装置具有可重复使用的优点。
以下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列举出适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配合图式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启动时外观示意。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启动时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11底盖;12顶盖;13助燃孔;14滑孔;15透光孔;16充电孔;17导光柱;18电池槽;20电路板;21电导接区;22电源状态显示灯;23充电埠;24电池端子;30发热单元;40电源单元;50开关;51滑盖组件;51a盖板;51b滑块;52弹簧;53导电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伟成工业有限公司,未经伟成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98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