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照明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29709.8 | 申请日: | 2011-09-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2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信坤;林佑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9/00;F21V8/00;F21V17/00;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胡美强 |
| 地址: | 21515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尤其涉及该照明装置中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照明技术的进步,使用导光组件搭配发光组件的光源模块已逐渐应用在许多电子产品与照明灯具中。在各类发光组件中,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由于亮度高、低耗电与低污染性而成为主流。然而,在应用侧边入光式导光板时,若导光板的形状非常见的矩形,要如何使发光组件排列在导光板的入光侧并安排供电线路会是个困难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电路板;还包括:一导光板;该导光板的形状非矩形;以及多个发光组件;所述的多个发光组件配置在该电路板上并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些发光组件围绕该导光板,且该些发光组件的出光侧朝向该导光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论导光板的形状为何,只要调整发光组件在电路板上的位置即可顺利提供导光板所需光线,进而降低照明装置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照明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与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外两个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导光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可采用非矩形的导光板。
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包括一电路板、一导光板以及多个发光组件。导光板的形状非矩形。发光组件配置于电路板上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发光组件围绕导光板,且发光组件的出光侧朝向导光板。
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导光板的形状为圆形、五边形、八边形或不规则形。
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发光组件以导光板的几何中心为对称点而呈点对称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导光板配置于电路板上。此外,电路板例如具有一开口,导光板覆盖开口。另外,电路板例如为金属芯电路板(metal core printed circuit board,MCPCB)。
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电路板围绕导光板,且发光组件位于电路板与导光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发光组件为发光二极管。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中,非矩形的导光板与发光组件共同配置在电路板上,且发光组件的出光侧朝向导光板。因此,发光组件的配置位置可随导光板的形状轻易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可应用到许多不同的照明应用领域,例如,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提供植物生长发育用的照明光源、或者是装饰用照明装置等等。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的导光机制的新颖设计,使得照明装置可以提供各种形状的发光区域。以下,将举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100包括一电路板110、一导光板120以及多个发光组件130。导光板120与发光组件130配置于电路板110上。发光组件130并与电路板110电性连接以产生光线并从出光侧出光。导光板120的形状非矩形。发光组件130的出光侧是朝向导光板120的,以从导光板120的侧边入光而从导光板120的顶面122出光。
由于本实施例的发光组件130的出光侧朝向导光板120,因此不论导光板120的形状为何,只要调整发光组件130在电路板110上的位置即可让发光组件130发出的光线顺利进入导光板120。本实施例的发光组件130围绕导光板120,亦即发光组件130发出的光线是从多个方向进入导光板120,进而由导光板120转换为均匀的面光源。举例而言,发光组件130以导光板120的几何中心为对称点而呈点对称分布。本实施例的导光板120的几何中心就是导光板120的圆心。本实施例的发光组件130与导光板120同样配置于电路板110上,故电路板110不需配合导光板120的形状而弯折,可降低设计与组装的难度,还可减少整体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97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