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列车左右支撑座合二为一锤上模锻成型的切边模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28347.0 | 申请日: | 2011-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9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冷怡恺;朱海良;管子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28/14 | 分类号: | B21D28/14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平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2 | 代理人: | 翟中平 | 
| 地址: | 31110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列车 左右 支撑 合二为一 锤上模锻 成型 切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专门一种用于列车左右支撑座合二为一锤上模锻成型的切边模,属热作模具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对左、右单件支撑座锻件结构进行工艺分析后发现,如以单件进行锤上模锻,其分模面的选择,出模方向和斜度的安排都会出现难以克服的困难;如果硬要使其锻出的话,必将使锻件变得“肥头大耳”,使该锻件的机械加工面及其加工余量大为增加,而且不可避免的曲线分模面也会导致在模锻时产生较大的错移力,给设备和模具带来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设计目的: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巧妙地利用了该锻件的左右对称性遂而提出了将其合二为一的合锻工艺方案,先绘制左、右单件的模锻件图,适当调整其空间位置再使之拼合起来,在拼合的中心线留存8mm的锯缝(具体拼合原理及程序详见<左右支撑座合二为一锤上模锻成型新工艺>有关示意图),使锻成的合锻件经热切边及完成其后续工序(锻后热处理、低温校正、清理)后被从中锯开进行机械加工,本实用新型在于设计一种与之相匹配的用于该模锻件切除飞边的切边模。
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1、该“左右支撑座合二为一锤上模锻成型新工艺”具有巧妙的工艺构思,使原本看来十分复杂的单件结构难以锻出的锻件经合二为一后其锻出条件大为改善而变得简易可行(见附图3);继而通过对合锻锻件的工艺设计合理地调整了分模面的角度,消除了分模面的落差,使锻件的四角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而避免了模锻过程中的错移力,同时使出模变得容易,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机械加工的部位和余量。 2、切边模的设计,以与加工锻模模膛的同一热锻件图为依据,与锤上锻模得以相匹配,同时必须保证模具的足够强度和寿命及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可靠,切边模被安装在10,000KN的切边液压机上,可以确保锻出的左右支撑座锤上合锻成型的模锻件能够被精确地切除飞边,又不伤及其锻件的表面质量。
技术方案:用于列车左右支撑座合二为一锤上模锻成型的切边模,它包括凹模和凸模,其特征是:切边模的凹模的工作刃口是一个封闭的轮廓,它与锻件分模面的飞边带的轮廓相吻合,其刃口是随锻模的分模面而起伏的;切边模的凸模是模具工作过程中以之传递压力的零件,当锻件被实施切边时,将锻件翻转180°,使原来置于锻模下模的较浅的部分而今被置于切边凸模。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该“左右支撑座合二为一锤上模锻成型新工艺” 通过对合锻锻件的工艺设计合理地调整了分模面的角度,消除了分模面的落差,使锻件的四角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而避免了模锻过程中的错移力,同时使出模变得容易,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机械加工的部位和余量,具有巧妙的工艺构思,使原本看来十分复杂的单件结构难以锻出的锻件经合二为一后其锻出条件大为改善而变得简易可行.而如此采用本申请所设计的锤锻模及与之相匹配的切边模生产出来的模锻件,其生产工艺实施简便,经济效益显著,模具设计结构简单、合理、创新,技术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1 是切边模凹模的主结构示意图。
图1-2 是切边模凹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1 是切边模凸模的主结构示意图。
图2-2 是切边模凸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 是左右支撑座合二为一(中间留有锯缝8mm)且各自绕其旋转轴线X-X旋转18°,继锤上锻出后再翻转180°(热切边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附图1-1~2-2, 用于列车左右支撑座锤上合锻模锻成型的切边模包括凹模1和凸模2,切边模的凹模的工作刃口3是一个封闭的轮廓,它与锻件分模面(即模膛分模面)的飞边带的轮廓相吻合,诚然其刃口是随锻模的分模面而起伏的,以保证其在工作中能精确有效地将锻件的飞边切除;切边模的凸模是模具工作过程中以之传递压力的零件.为简化凸模的轮廓,当锻件被实施切边时,本申请将锻件翻转180°(见图3),使原来置于锻模下模的较浅的部分而今被置于切边凸模;如此,不但简化了凸模模膛4的加工,而且有利于凸模模膛与被切边的锻件的紧密贴合以更有效地传递切边压力,为使凸模能进入凹模以完成飞边从锻件上的脱离,其周围设有与凹模刃口相匹配的轮廓形状,且与凹模刃口具有一定的间隙。
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各实施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作了比较详细的文字描述,但是这些文字描述,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简单文字描述,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的组合、增加或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83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