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平尾翼调节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8000.6 | 申请日: | 201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3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徐鹏;何景武;田云;刘沛清;屈秋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13/24 | 分类号: | B64C1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周长琪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平尾翼 调节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可减小水平尾翼调节机构的行程新型水平尾翼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民用大型飞机项目的上马,为了能够设计和制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用大型飞机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发挥创造力提高民机设计水平,而细节设计是民机设计水平重要体现,所以必须尽一切可能重视细节。
对于亚音速飞机的水平尾翼设计,考虑的最严重状态是起飞和着陆,因为放下襟翼飞机会产生较大的低头力矩。为保证飞机着陆平衡和起飞抬前轮,水平尾翼必须偏到最大限度,为飞机提供足够的抬头力矩。因此,设计时只要水平尾翼的操纵效率能保证满足飞机起飞和着陆的平衡要求,就会自动满足在各种可能的升力系数下飞机的飞行平衡。
据有关资料介绍,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上有超过70%的干线客机都采用了安装角可调式水平尾翼。相对于其它形式的水平尾翼,该形式平尾既可以满足起飞和着陆阶段的配平要求,又能够减小配平阻力、平尾面积和重量。在这种安装角可调式水平尾翼中的水平尾翼调节机构是用来保证飞机纵向平衡与稳定性及实施对飞机纵向(俯仰)操纵的重要机构,其操纵效率和可靠性是影响飞机安全的主要因素,所以提高平尾中央翼盒的细节设计水平刻不容缓。
现有民用飞机普遍采用的安装角可调式水平尾翼,可调安装角的水平安定面通过固定在后部机身的后加强框上的螺旋制动器和枢轴与后部机身对接的。在后部机身1中安装有水平尾翼调节机构2,由中央翼盒201、螺杆升降机202、作动机构203构成,如图1所示,其中,螺杆升降机202、作动机构203均安装在后部机身1中的前加强框101上,中央翼盒201的前梁接头螺纹套接在螺杆升降机202中的螺杆上,中央翼盒201的后梁接头套接在后部机身1的后加强框102上的枢轴103上。由此,作动机构203将动力传递到螺杆升降机202上,带动螺杆升降机202中的螺杆转动,由此通过螺杆的转动使中央翼盒201的前梁接头在螺杆上做升降运动,由此使整个中央翼盒201产生绕枢轴的转动,从而带动水平尾翼产生转动。
然而,该机构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那就是,中央翼盒与水平尾翼连接后,调节时整个结构将与后加强框产生干涉,为此在平尾与中央翼盒连接的地方,需要留一定的开口,但由于水平尾翼调节的角度非常小(一般在10°左右),因此开口较小便可以满足要求,不会影响整个水平尾翼和中央翼盒的强度。还有一种方法是将后加强框断开,使中央翼盒从断开处穿过,但在断开处需要将结构加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水平尾翼调节机构,通过改变水平尾翼中央翼盒与枢轴间的水平位置,从而提高调节机构的操纵效率,减小功率消耗,同时改善平尾中央翼盒的受力情况,增加连接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种水平尾翼调节机构,位于后部机身内部,包括中央翼盒、螺杆升降机、作动机构、变速齿轮箱构成。其中,作动机构的机体端轴接在连接件上,连接件固定在前加强框上。所述螺杆升降机由螺杆与升降件组成,升降件螺纹套接在螺杆上,升降件可在螺杆轴向上运动。作动机构的输出端通过变速齿轮箱与螺杆升降机中的丝杠一端固连。中央翼盒的前梁接头通过万向接头与螺杆升降机中的升降件固连。中央翼盒通过轴承套接在后部机身的后加强框上的枢轴上。
由此,作动机构带动变速齿轮箱运动,通过变速齿轮箱减速后,将动力传递到螺杆升降机中的螺杆,带动螺杆转动,由此通过螺杆的转动使升降件在螺杆上进行升降运动,从而通过万向接头带动中央翼盒的前梁接头升降运动,使整个中央翼盒产生绕枢轴的转动,最终带动水平尾翼产生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调节机构中执行电机行程减半,操纵效率明显提高;
2、本实用新型调节机构改善了中央翼盒和后部机身两个加强框的受力,从而减轻调节机构的重量,也就减轻了整个飞机的重量,提高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调节机构由于执行机构行程的减小以及翼盒与后部机身两个加强框受力的改善,使得作动机构所消耗的能量减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安装角可调式水平尾翼中普遍采用的平尾中央翼盒调节机构连接安装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平尾翼调节机构连接安装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水平尾翼调节机构连接结构图;
图4为现有平尾中央翼盒与本实用新型中中央翼盒运动轨迹对比示意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80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