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7775.1 | 申请日: | 201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8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立;杨西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光立 |
主分类号: | H02K7/18 | 分类号: | H02K7/18;H02K7/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张爱莲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火力发电(燃煤或燃油等)所需的开发时间较长,而且其运行会造成环境污染;而核能发电却又难免会有核废料处理的麻烦,并且反应炉内部的蒸发水及外部的冷却水均需消耗极大量的水资源。
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经过不断尝试,终于完成了一种发电系统,可以能改善上述缺点,而且经济实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电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火电、核电的污染和浪费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电系统,其包括:
固定装置,其上设置有一传动轴;
转盘,通过其中心轴设置固定装置上,可绕其中心轴转动,并与传动轴相连接;
漏斗,设置在转盘上方,并偏离转盘的中心轴一设定距离,工作介质进入漏斗内,并从漏斗下方开口漏出;
多个翻斗,竖直向间隔环设在转盘的外侧边缘,当漏斗内的工作介质漏至其内时,在工作介质的重力作用下带动转盘绕其中心轴转动;
挡板,设置在转盘下方一侧,当翻斗转动至挡板位置时,在其阻挡作用下翻斗翻转,将工作介质从翻斗中倒出;以及
发电机,其与传动轴相连接,在传动轴带动下进行发电。
较佳的,工作介质为流动液体。
较佳的,流动液体为水。
较佳的,工作介质为流动固体。
较佳的,流动固体为沙子。
较佳的,挡板沿转盘的转动方向与水平面成一设定角度。
较佳的,上述发电系统还包括:齿轮增速装置,连接在传动轴与发电机之间。
较佳的,上述发电系统还包括:齿轮增速装置,连接在传动轴与发电机之间。
较佳的,上述发电系统还包括:
汇集槽,设置在转盘下方,盛放从翻斗中倒出的工作介质。
较佳的,上述发电系统还包括:抽取装置,其一端设置在汇集槽内,其另一端设置在漏斗上侧,在动力泵作用下,将工作介质传送至漏斗内。
较佳的,每个翻斗通过一旋转轴固定在转盘的外侧边缘,其重心位于其旋转轴的下方。
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工作介质的重力驱动转盘,带动传动轴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易于实施,成本较低,占地面积较小,而且没有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电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发电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电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发电系统包括:
固定装置1,其上设置有一传动轴2;
转盘3,通过其中心轴设置固定装置1上,可绕其中心轴转动,并与传动轴2相连接;
漏斗5,设置在转盘3上方,并偏离转盘3的中心轴一设定距离,工作介质进入漏斗5内,并从漏斗5下方开口漏出;
多个翻斗7,均竖直向间隔环设在转盘3的外侧边缘,当漏斗5内的工作介质漏至其内时,在工作介质的重力作用下带动转盘3绕其中心轴转动;
发电机(图1中未示出),其与传动轴2相连接,在传动轴2带动下进行发电;以及
挡板8,设置固定装置1上,位于转盘3下方一侧,当翻斗7转动至挡板8位置时,在其阻挡作用下翻斗7翻转,将工作介质倒出。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工作介质的重力驱动转盘,带动传动轴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易于实施,成本较低,占地面积较小,而且没有污染。
例如,传动轴可以与中心轴相连接,或者传动轴与转盘外侧的某一点相连接,进而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
例如,每个翻斗通过一旋转轴固定在转盘的外侧边缘,其重心位于其旋转轴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光立,未经杨光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77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校秤系统
- 下一篇:车载锂离子动力电池无损伤充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