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检查井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6567.X | 申请日: | 201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7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郑柳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高品科技管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E03F5/0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廖仲禧 |
地址: | 3623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检查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件,特别涉及一种检查井。
背景技术
检查井是在地下管线位置上每隔一定距离修建的竖井。其主要供检修管道、清除污泥及用以连接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管线使用。检查井的种类众多,例如冲洗检查井、街道检查井、分水检查井、污水检查井等。目前,检查井的材料主要是三种:一、用砌块砖砌成;二用水泥浇注而成;三、用混凝土预制而成。然而由这些材料制成的检查井均普通存在着防腐蚀能力差,施工速度慢,施工工期长,重量大,不易搬运和施工的缺点。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检查井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腐蚀能力强,施工速度快,施工工期长,重量轻,方便搬运和施工的新型检查井。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检查井,包括其两端相通的竖直井身,该竖直井身的外侧壁上设有向外伸展的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该第一连接筒与该第二连接筒均与该竖直井身相连通,该第一连接筒与第二连接筒的自由端端口和该竖直井身的两端端口处分别设有与地下管道相连接的插口或接口;上述竖直井身为高密度聚乙烯竖直井身,上述第一连接筒和上述第二连接筒均为高密度聚乙烯连接筒。
上述竖直井身、上述第一连接筒与上述第二连接筒一体成型。
上述第一连接筒向上倾斜地设置在上述竖直井身的一侧上,上述第二连接筒垂直地设置在上述竖直井身的另一侧上。
上述第一连接筒和上述第二连接筒分别垂直地设置在上述竖直井身的两侧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检查井,由于竖直井身为高密度聚乙烯竖直井身,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为高密度聚乙烯连接筒,这样,使检查井的整体结构均为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的,且高密度聚乙烯为一轻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刚性、韧性耐热性、耐寒性和耐酸碱性,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好,且高密度乙烯属环保材质,其加热达到熔点时可回收再利用,则,本实用新型的检查井,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防腐性能和抗冲压性能,重量轻,方便运输和安装,且破损后还可回收再利用,节省了资源的浪费,有利于环保;同时,其由工厂预制而成的,施工速度快,施工工期较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竖直井身 1 插口 11
接口 12 第一连接筒 2
插口 21 第二连接筒 3
插口 3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检查井,如图1所示,包括竖直井身1、第一连接筒2和第三连接筒3,该竖直井身1为两端呈开口状的高密度聚乙烯竖直井身,该竖直井身1的上端端口处设有与地下管道相连接的插口11,该竖直井身1的下端端口处设有与地下管道相连接的接口12,该第一连接筒2和第二连接筒3均为高密度聚乙烯连接筒,该第一连接筒2向上倾斜地设置在竖直井身1的左侧上,该第二连接筒3垂直设置在竖直井身1的右侧上,该第一连接筒2、第二连接筒3与竖直井身1一体成型,且第一连接筒2与该第二连接筒3均与该竖直井身1相连通,该第一连接筒2与第二连接筒3的自由端端口处分别设有与地下管道相连接的插口21、3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检查井,由于竖直井身1为高密度聚乙烯竖直井身,第一连接筒2和第二连接筒3为高密度聚乙烯连接筒,这样,使检查井的整体结构均为由高密度聚乙烯制成的,且高密度聚乙烯为一轻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刚性、韧性耐热性、耐寒性和耐酸碱性,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好,且高密度乙烯属环保材质,其加热达到熔点时可回收再利用,则,本实用新型的检查井,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防腐性能和抗冲压性能,重量轻,方便运输和安装,且破损后还可回收再利用,节省了资源的浪费,有利于环保;同时,其由工厂预制而成的,施工速度快,施工工期较短。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筒2和第二连接筒3可分别垂直地设置在竖直井身1的左、右两侧上。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高品科技管材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高品科技管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65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