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流注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6064.2 | 申请日: | 201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28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华;苗兵;王新声;舒一展;吴培召;罗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0 | 分类号: | E21B43/2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韩天宝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 注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流注水器,属油田注水井用的注水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田投入开发后,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油层本身能量将不断地被消耗,致使油层压力不断下降,地下原油大量脱气,粘度增加,油井产量大大减少,甚至会停喷停产,造成地下残留大量死油采不出来。为了弥补原油采出后所造成的地下亏空,保持或提高油层压力,实现油田高产稳产,并获得较高的采收率,必须对油层进行注水。对层间矛盾小、层间吸水比较均匀的注水井,一般采用笼统注水方式补充地层能量。目前现场笼统注水管柱一般由套管、油管柱、喇叭口或笔尖组成,在注水时,高压注水由油管柱通过喇叭口或笔尖垂直向下冲向人工井底,高压注水对人工井底造成很大的冲击力,容易伤害人工井底,影响油田正常注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压注水垂直向下冲击人工井底,容易伤害人工井底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直接与注水井口连接,实现注水井空心套管注水的导流注水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由导流注水器本体、压帽、复位弹簧、活塞、出水孔、导向体、密封球、底部球座组成,在导流注水器本体上通过螺纹连接有导向体,导向体上安装活塞,在导流注水器本体与活塞对应的侧管壁上开有出水孔;压帽通过螺纹连接在导流注水器本体之上,在压帽与活塞之间安装复位弹簧;底部球座通过螺纹连接在导流注水器本体的下部位置,密封球坐落在底部球座的的中心孔上。
导向体的上部为锥形体,活塞下部内侧面为与导向体的上部锥形体相配合的锥面。
活塞与导流注水器本体之间安装有密封圈,活塞与导向体之间安装有密封圈。
导流注水器本体与导向体之间安装有密封圈,与底部球座之间安装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高压注水由垂直方向直接冲击人工井底转为由套管壁斜向流入人工井底,降低了高压注水对人工井底的冲击力,保护了人工井底,确保高效注水,该使用新型直接与注水井口连接,可实现水井空心套管注水,无需使用油管,降低了单井注水成本和检管作业费用,提高了油田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1-导流注水器本体、2-压帽、3-复位弹簧、4-密封圈、5-活塞、6-出水孔、7-密封圈、8-导向体、9-密封圈、10-密封球、11-密封圈、12-底部球座。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由导流注水器本体1、压帽2、复位弹簧3、活塞5、导向体8、密封球10、底部球座12组成,在导流注水器本体1上通过螺纹连接有导向体8,导向体8上安装活塞5,在导流注水器本体1与活塞5对应的侧管壁上开有出水孔6;压帽2通过螺纹连接在导流注水器本体1之上,在压帽2与活塞5之间安装复位弹簧3;底部球座12通过螺纹连接在导流注水器本体1的下部位置,密封球10坐落在底部球座12的中心孔上。
所述的导向体8的上部为锥形体,活塞5下部内侧面为与导向体8的上部锥形体相配合的锥面。
所述的导流注水器,在活塞5与导流注水器本体1之间安装有密封圈4,活塞5与导向体8之间安装有密封圈9;导流注水器本体1与导向体8之间安装有密封圈7,与底部球座12之间安装有密封圈11。
注水时,导流注水器通过螺纹与井口连接,注入水进入导流注水器后,经导流注水器本体1侧管壁上的出水孔6推动活塞5上行,并压缩复位弹簧3,注入水沿活塞5内侧锥面和导向体之间形成的通道向斜下方流向套管,再沿套管壁向下流向人工井底,降低了高压注水对人工井底造成的冲击力,保护了人工井底。
测试时,导流注水器没有压力,在复位弹簧3的作用下,活塞5下行密封出水孔6,从套管内打压,在反洗水流的作用下将密封球10从注水导流器内腔冲出,导流注水器内腔成为通道,可以实现水井测压和测剖等测试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60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于密闭带压条件下的自动控制取样装置
- 下一篇:光杆提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