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自动干燥垃圾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25006.8 | 申请日: | 201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4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刘诗雯;何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4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自动 干燥 垃圾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桶,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自动干燥垃圾桶。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是生活垃圾中比例较高的一类。餐厨垃圾的主要特点是有机物含量丰富、水分含量高、易腐烂,其性状和气味都会对环境卫生造成恶劣影响,且容易滋长病原微生物、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由于餐厨垃圾的含水量较高,使得其在运输,资源回收利用过程中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大大降低了其利用效率。然而现如今市场上的干燥餐厨垃圾技术及设施都属集中式垃圾处理,成本高,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餐厨垃圾会对环境卫生造成恶劣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太阳能自动干燥垃圾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自动干燥垃圾桶,包括桶本体和垃圾进口门,所述垃圾桶的底部设置漏槽,所述漏槽将垃圾桶分为上桶和下桶,所述上桶的内部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垃圾桶的顶盖上设有一个太阳能电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上桶的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上桶的顶部安装有一个空气吸收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空气吸收装置为活性炭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下桶设有一个收水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收水装置为可抽拉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漏槽成网格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加热装置采用PTC热敏电阻和电磁继电器连接电路。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结构产生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1、使得餐厨垃圾在产生地就进行干燥,使运输更为方便,不会有汤汁等由于运输晃动而溢漏。
2、在产生地进行干燥,使气味降低,方便于人们的生活。
3、本实用新型相比现已利用干燥技术,较为环保,由于其利用太阳能为能源,所以经济环保。
4、成本较低。相比于大规模干燥技术耗能耗力,此技术经济实用,成本较低。
5、此装置用PTC热敏电阻,PTC成本低寿命长且安全环保节约能源,升温迅速、遇风机故障时也能自控温度,电压使用范围宽,可在12V-380V之间根据需要设计,PTC发热时不发红、无明火、不燃烧,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构件为:
1为太阳能电池板;2为垃圾进口门; 3为漏槽 ;4为收水装置; 5为加热装置; 6为空气吸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太阳能自动干燥垃圾桶,包括用于盛装垃圾的桶本体,在本体桶的侧面设有用于将垃圾装入桶本体的垃圾进口门2,门2上设有把手,在距离桶底20cm左右设有一个将所述桶本体分为用于盛装垃圾的上桶和用于盛装液体的下桶的漏槽3,漏槽3成网格状,网格之间的间隙较小,防止固体颗粒通过漏槽3。
在上桶的内壁设有用于对垃圾进行高温蒸发处理的加热装置5,加热装置5采用PTC热敏电阻和电磁继电器连接电路,可以自动控制温度,在垃圾桶的顶盖上设有太阳能电池板1,太阳能电池板1为加热装置5提供电源,在上桶的顶部装有一个用于吸收高温蒸发产生的蒸气的气体的空气吸收装置6,空气吸收装置6里面可以为活性炭包。
在下桶的底部设有一收水装置4,收水装置4用来收集从漏槽3过滤下来的的液体,收水装置4设置成可抽拉式,即可以从下桶中将收水装置4抽出,将收水装置4中的液体垃圾进行处理。
使用时,首先,将垃圾从垃圾进门口2处倒入,然后通过漏槽3将液体分流入下面的收水装置4,接着将液体垃圾先行排除,然后通过高温加热装置5的工作使得周围气体温度升高,对餐厨垃圾进行进一步的高温蒸发,在高温蒸发过程中热空气在下,冷空气在上,形成对流,从而使加热循环进行。安装装于垃圾桶内顶部的活性炭包,用于吸收蒸发的水汽及异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50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轴头保护装置
- 下一篇:汽车后排座椅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