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炉锅具的测温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23899.2 | 申请日: | 2011-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3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林;徐腾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C7/08 | 分类号: | F24C7/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 |
| 地址: | 52831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炉 测温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磁炉锅具的测温系统。
背景技术
电磁炉测温一般采用安装在微晶陶瓷板下表面的感温探头来感测锅体的温度,因为微晶陶瓷板导热性能差,因而电磁炉测温不准切可靠性低。中国专利200310121105.4中公开了一种无线测温锅具,包括锅体、温度检测电路和温度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无线发射装置和无线接收装置,所述的温度检测电路设在锅体表面与无线发射装置电连接,所述的无线接收装置与温度控制电连接。中国专利200720054940.4中公开了一种可智能控温的电磁炉炊具,是由带手柄的锅具和电磁炉具组成,所述的锅具底部内侧设有温度传感器,在锅具上还设有测温电路、无线信号发射电路和直流电源,温度传感器、无线信号发射电路和直流电源分别与测温电路连接;所述的电磁炉设有与无线信号发射电路相适应的无线信号接收电路和控制电路,无线信号接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电磁炉具的加热器通过控制电路的输出信号控制。这两个专利的技术方案中,测温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如果用户同时使用两个电磁炉具或者两个锅具,则会出现信息传递紊乱的情况,无法实现智能控温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多个锅具和炉具同时使用时无线装置间信息传递紊乱的问题的电磁炉锅具的测温系统。该测温系统提高磁炉锅具测温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从而实现智能控温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炉锅具的测温系统,包括设置在锅具上温度传感器、温度检测电路和提供电源的直流电源以及设置在电磁炉内的电磁炉控制电路,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检测电路电连接,还包括设置在锅具上、与温度检测电路电连接的第一无线收发装置和设置在电磁炉内、与电磁炉控制电路电连接的第二无线收发装置。
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无线收发装置和第二收发装置均包括手动配对启动按钮及指示灯。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无线收发装置和第二收发装置为红外无线收发装置或射频无线收发装置或蓝牙无线收发装置。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无线收发装置和第二收发装置还包括计时器。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直流电源和第一无线收发装置均设置在锅具的手柄内。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无线收发装置的手动配对启动按钮及指示灯设置在锅具的手柄内。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收发装置的手动配对启动按钮及指示灯设置在电磁炉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锅具和电磁炉上设置配对的第一无线收发装置和第二收发装置,并通过配对的按钮及指示灯,使锅具和电磁炉实现一一配对,解决了多个锅具或炉具同时使用时无线装置间信息传递紊乱的问题,并且通过烹饪过程中直接检测锅具温度,大大提高了测温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实现智能烹饪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磁炉锅具的测温系统,包括设置在锅具1上温度传感器、温度检测电路和提供电源的直流电源以及设置在电磁炉2内的电磁炉控制电路,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检测电路电连接,还包括设置在锅具上、与温度检测电路电连接的第一无线收发装置和设置在电磁炉内、与电磁炉控制电路电连接的第二无线收发装置。第一无线收发装置和第二收发装置为红外无线收发装置或射频无线收发装置或蓝牙无线收发装置。第一无线收发装置包括手动配对启动按钮11及指示灯12和计时器,第二收发装置包括手动配对启动按钮21及指示灯22和计时器。
本实施例中,温度检测电路、直流电源和第一无线收发装置均设置在锅具的手柄内,第一无线收发装置的手动配对启动按钮11及指示灯12设置在锅具1的手柄内,第二收发装置的手动配对启动按钮21及指示灯22设置在电磁炉2上。
如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美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38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