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车辆自动调整行程式制动缸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23043.5 | 申请日: | 2011-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1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马驰;涂智文;王宝磊;易新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D65/14 | 分类号: | F16D65/14;F16D65/66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 |
| 地址: | 43021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车辆 自动 调整 行程 制动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车辆制动装置,具体地指一种铁路车辆自动调整行程式制动缸。
背景技术
在铁路车辆制动装置中,制动缸的性能的优劣对整个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影响极大。对于制动缸活塞行程超长的车辆而言,其制动力将降低,同时相对于其它活塞行程正常的车辆制动滞后。对于制动缸活塞行程过短的车辆而言,其制动力将增加,同时相对于其它活塞行程正常的车辆制动提前。无论制动滞后或是制动提前,都将导致列车纵向冲击增大。在当今车辆重载高速运行的模式下,保持制动缸活塞行程在一个规定的范围内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将无法准确控制列车制动时的纵向冲击力,甚至酿成列车行车安全事故。
制动缸活塞行程超长或过短主要是由于车轮与闸瓦之间的间隙较正常值加大或减少造成的。例如,闸瓦磨耗将导致制动缸活塞行程过长,更换新闸瓦会导致制动缸活塞行程过短,这些因素都将影响行车的安全。而该间隙的校正有赖于制动装置中的闸瓦间隙调整机构,通过闸瓦间隙调整机构及时调整制动缸活塞的行程,可使其保持在安全的设计尺寸范围之内。
目前,在一些制动装置布置空间较大的传统铁路车辆上,其制动装置中的制动缸和闸瓦间隙调整机构是分开布置的,制动缸与闸瓦间隙调整机构之间通过一系列的杠杆、连杆等传动部件连接,不仅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生产成本高,而且传动效率低下、工作可靠性差。而在一些制动装置布置空间受到限制的新型铁路车辆上,将制动缸和闸瓦间隙调整机构分开布置十分困难,即使勉强完成布置,其仍然存在结构繁琐复杂、传动效率偏低、运行可靠性不高、容易产生自动故障等缺陷。如何将制动缸的行程与闸瓦间隙的调整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试图攻克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运行性能可靠、传动效率高的铁路车辆自动调整行程式制动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铁路车辆自动调整行程式制动缸,主要由制动缸本体和闸瓦间隙调整机构组合而成。
所述制动缸本体包括缸体、设置在缸体内的活塞、与活塞刚性连为一体的推动套、以及设置在活塞与缸体之间的缓解弹簧,缸体的顶端设置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外套筒,推动套的顶部开设有导向槽,且推动套的顶部可推进至外套筒中。
所述闸瓦间隙调整机构包括螺杆、第一弹簧、组合套筒、调整螺母、第二弹簧、拉杆和操纵杆。组合套筒由左侧端盖、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三筒体和右侧端盖可拆卸式连接而成,并可轴向移动地安装在外套筒中。在第一筒体外壁上套装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外套筒的内挡圈抵接,另一端与第二筒体的端面抵接,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右侧端盖与推动套的顶部抵接。
调整螺母位于第二筒体内,调整螺母的左端外锥面可与第二筒体的内锥面啮合配合,构成第一离合器,调整螺母的右端外锥面可与第三筒体的内锥面啮合配合,构成第二离合器。
拉杆位于第三筒体内,拉杆带纵向盲孔的一端延伸至调整螺母的端面沉孔处,拉杆的另一端从右侧端盖伸出至推动套的顶部,并与操纵杆相连,操纵杆嵌置在推动套的导向槽中,操纵杆的端部凸台可与缸体的内腔凸台抵接配合,构成第三离合器。
螺杆位于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中,螺杆的螺纹段从调整螺母中旋出并伸入到拉杆的一端纵向盲孔内,螺杆的光杆段从左侧端盖伸出至组合套筒之外。
调整螺母的左右两侧设有可便于其旋转的推力轴承组件,第一弹簧套装在螺杆上、位于螺杆的光杆段挡圈与左侧推力轴承组件之间;第二弹簧套装在拉杆上、位于右侧推力轴承组件与右侧端盖之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推动套的顶部对称开设有两条导向槽,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操纵杆的对称中心铰接,操纵杆的两臂分别嵌置在两条导向槽中,操纵杆可在导向槽中摆动,操纵杆两臂上的端部凸台可与缸体的内腔凸台抵接配合,构成第三离合器。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改进如下:其一,将普通的制动缸本体与可双向作用的压缩式闸瓦间隙调整机构有机组合为一体,制动缸活塞上的推动套一方面与组合套筒的右侧端盖抵接,另一方面通过操纵杆与拉杆相连,这样取代了原闸瓦间隙调整机构中的联接头,闸瓦间隙调整机构可跟随活塞一起移动。其二,操纵杆对称铰接在拉杆上,其两臂端部凸台与缸体的内腔凸台抵接配合,这样操纵杆的控制方式由拉压变为挤压,且其均衡杆式的结构可确保闸瓦间隙调整机构运行可靠、传动效率高。其三,设置在外套筒与组合套筒之间的复位弹簧可在制动缸缓解后驱使闸瓦间隙调整机构跟随活塞回到初始状态。在闸瓦磨耗和更换新闸瓦时,制动缸活塞的行程能保持在一定的尺寸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30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