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焦罐盖对位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323014.9 | 申请日: | 2011-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72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B41/00 | 分类号: | C10B41/00;C10B41/02;C10B33/00;C10B39/02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 地址: | 43008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焦罐盖 对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焦化行业中的干熄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焦罐盖对位装置。
背景技术
焦罐由焦罐盖和罐体组成。焦罐盖由框架、耐火材料以及密封部分构成,用来隔绝焦罐内焦炭热量和火焰对周围设备的烧烤,同时避免红焦显热损失。焦罐盖顶部设有向外伸出的支座,支座坐于平台上;焦罐盖位于平台上方,罐体位于平台以下,平台中间有供罐体上下移动的空当;平台下方有轨道运焦车,有一套控制运焦车移动、定位的系统,罐体至于运焦车上。在生产中的一次运动过程是这样的:罐体先随运焦车在平台以下水平运行,到焦炉位置接装红焦炭后定位到焦罐盖下方,提升机勾住罐体向上提升到与焦罐盖扣合后继续提升,则焦罐盖脱离平台并与罐体一起提升至整个罐体从平台上方出来,然后可以做水平移动到干熄炉炉口,罐体底部活动门打开、依靠重力将红焦炭装入干熄炉内,即卸料;之后焦罐要回位,提升机从平台的空当处往下放焦罐,焦罐盖通过支座坐在平台上,继续往下放则罐体脱开直至放到下方接应的运焦车上,一个运动循环完成。为了使每次运动循环罐体和焦罐盖都能准确对扣,下放时焦罐盖要在平台上准确定位,目前采用的定位装置是在平台上设定位轴,在焦罐盖支座上设相应的喇叭口轴套来对准,虽采用了喇叭口的结构,由于焦罐盖自重大且由提升机控制移动,这种轴和轴套的对准方式对位难度依然很大,实际生产中常常出现焦罐盖平行移位、偏斜或二者结合的故障,不能很好的回位,给干熄焦的正常生产带来了严重的障碍,也增加了检修工作的强度和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位容易、故障率低的焦罐盖对位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焦罐盖对位装置,焦罐盖顶部四个角上设有支座,支座从焦罐盖向外伸出坐于平台上,其特征在于:左前(图2的左方为左、右方为右、上方为前、下方为后)支座左侧设有左限位装置、前侧设有前限位装置,右后支座右侧设有右限位装置、后侧设有后限位装置;左限位装置包括导轮和导轨,导轮设在左前支座上、轴线水平,导轨与导轮相配直立于导轮左侧,导轨焊接在平台上,导轨顶端有一段圆弧轨道平滑过渡到下部直立轨道;左限位装置、前限位装置、右限位装置和后限位装置结构相同,安装方位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对位容易、故障率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不包括平台);
图中:1-焦罐盖,2-平台,3-支座,4-导轮,5-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焦罐盖1顶部前后左右四个方位伸出四脚支座3,支座3坐在平台2上,焦罐盖1在平台2上水平面内的定位由前后左右四个限位装置实现。左前支座左侧设有左限位装置、前侧设有前限位装置,右后支座右侧设有右限位装置、后侧设有后限位装置;左限位装置包括导轮4和导轨5,导轮4设在左前支座左侧表面、轴线水平,导轨5与导轮4相配直立于导轮4左侧,导轨5焊接在平台2上,导轨5顶端有一段圆弧轨道平滑过渡到下部直立轨道;左限位装置、前限位装置、右限位装置和后限位装置结构相同,安装方位不同。
导轨5顶端圆弧轨道平滑过渡到下部直立轨道的结构形式,使下降过程中先在导轨5顶端有一个较宽的范围进入,然后导轮4顺着导轨5下滑、自导向到准确位置。每个导轮4与导轨5之间留有5mm的间隙作为位置余量。
导轨5用型钢制作,在导轨5和平台2之间焊斜角撑进行加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230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管插管
- 下一篇:护理床上的方便吐痰装置





